南都讯记者许晓蕾 2月9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二楼专题展览馆举办了五场“狮舞花城过大年”系列活动。通过阅读沙龙、彩绘南狮、粘土狮子等活动形式,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展“岭南醒狮”传承创新活动,增强青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系列活动一:“我们的节日——过年了”绘本阅读沙龙
“CC悦读坊”主讲人张老师围绕立体绘本《过年啦!》,向现场的小朋友介绍春节,包括:醒狮的故事、门神的故事、年的故事、压岁钱的故事等。这一个个的小故事串联起春节的一系列传统习俗:贴门神、挂灯笼、包红包、舞狮、舞龙等。
现场的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参与互动,收获了对我们的节日——春节的进一步认识,也收到了图书馆送给大家的春节小礼物。
系列活动二:寻找“藏”在图书馆的“狮子”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此次活动就是让小读者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各种与“狮子”有关的藏书。可以在科普馆找到“真实”的狮子图录,在绘本馆找到卡通故事中的狮子,在历史馆找到传统文化中的狮子……。
分享《狮子戴德》
短短20分钟时间,一年级到初一的小读者们居然找到近40本书,最后一起分享了他们最喜欢《狮子戴德》《生日狮子》《I am a Lion》等主题书。
系列活动三:彩绘南狮
醒狮作为岭南的民俗文化,在广东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每逢喜庆节日,就有醒狮助兴,这个传统历代相传。狮头的不同脸谱代表着不同性格的狮子。“刘备狮”黄脸白须,庄严高贵;“关公狮”红面黑须,动作勇猛豪放;“张飞狮”黑脸黑须,头顶青皮铁角,气势逼人。新年到了,小读者们也想给“狮子”换件新衣服。
系列活动四:“狮舞迎春”创意画
金狮、银狮、五彩狮等,色彩鲜艳绚丽、赏心悦目。在传统狮头造型的基础上,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黄如新老师教小读者们重新设计,在彩纸上,让威武的狮子变得更加活沷可爱,创作一幅“狮子”年画带回家。
系列活动五:残健共融 陶狮迎春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携手广州市启聪学校共同开展“留穗过年 狮子迎春——传统文化残健共融活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党支部书记王长庆和听障学生、普通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
狮子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黄如新老师带领孩子们用粘土制作狮子,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首先,黄老师结合二楼专题展览室的《古陶雅韵——坭兴陶艺术展》,为大家讲解了坭兴陶的历史、制作等陶艺文化知识,让大家对手工制作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在制作狮子过程中,孩子们感受了粘土的特性,学习了的捏、拉、揉、搓、戳、粘、粘等不同技法以及色彩融合的意外效果,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在黄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和家长们通力合作,用色彩缤纷的轻粘土塑造了各种形态威武、霸气十足、活泼机灵的狮子。
最后,王长庆馆长代表少儿图书馆给孩子们赠送“新年悦读礼包”,鼓励留穗过年的孩子,积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多走进少儿图书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羊城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牛年春节!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