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科协官网消息,经专家评审,贵州省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推选王莉等4人入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王莉系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许多网友由此联想到多年前的“烟草院士”争议,并调侃王莉为“酱香型院士”。
贵州省科协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王莉的获奖情况、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科技奖项等方面,在法定的评选流程中,她完全有这个条件。对于舆论,他们很无奈。这种无奈背后的众声喧哗,其实反映了大众对现代工业社会专业化生产的误解。
中国工程院是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酿酒、种粮食算工程科学技术吗?当然算。
根据教育部的学科门类目录,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现代工业社会分工发达,大规模生产之下,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会带来巨大的后果,所以,行业的每个环节都通过高度专业化去追求精益求精。普通人简简单单地吃一口饭,背后都有无数论文;哪怕把秸秆埋到地里,有什么影响,都有论文去研究,在知网输入秸秆,能返回18万篇论文。这还仅仅是小小的秸秆,事实上,现代食品工业的深度远远超过普通人对食品生产的印象。之前也有过舆论嘲笑研究烤鸭、做饭的博士论文,这都是出于同一种误解。
茅台一言蔽之可以说:不就是酿酒?但换个角度,选几个王莉的论文题目中的几个词,还有多少人觉得自己也懂,能说上几句呢?
比如,酒风味物质研究、高粱中支链淀粉测定、茅台酒指纹模型、高温大曲游离氨基酸、酒醅中酵母菌多样性、气相色谱-质谱-离子扫描、近红外光谱技术、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分析、白酒窖底泥微生物组成分析……
中国知网数据显示,王莉总计发表包括《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代谢产物解析平台的研究进展》《“十一五”期间茅台集团白酒风味物质研究平台建设及应用回顾》等论文105篇,下载量20320次,其中最高引用量为77次。
这些论文学术水平如何,我不知道,但我能确定的是,非专业人士没能力对此发表看法。
王莉本身就有很多荣誉了,她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酿造高级评酒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王莉还获授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称号。这些称号都是有专业性作为支撑的,参评院士并不是多么突破常理的事。
也有人说,茅台号称传统工艺,引入新技术,就不是传统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保持传统风味,但工艺可以改良,产量可以提升,甚至变换生产地点,这都需要通过现代科技去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白酒的产率,少消耗粮食;或者变换产地,保持风味;再或者,能酒后不头痛,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去研究。
从更深层次看,这次舆论展现了公众普遍的重工业崇拜情结。公众心目中的科技,除了让中国人吃饱的科技,还有重工业科技,或者在重商主义意义上能赢得外汇的科技,才被视为硬核科技。至于如何促进商品流通;让食物有更好的色香味;让人们如何更愉快、更幸福地生活,这类衣食住行中的科技,一向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这种重工业崇拜忽略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当然包括喝更美的酒、吃更香的饭、购物更方便、看剧笑得更开心。这些都不是小事,也富含技术与创新。□ 刘远举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