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获悉,继《第七天》之后,暌违八年,著名作家余华携长篇新著《文城》回归读者视野。在该书中,余华继续探索人生、命运、时代等主题,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
在《文城》之前,余华出版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第七天》五部长篇小说,作品已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获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奖项。
90年代出版的小说《活着》因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荧幕,深深震撼和感动了几代观众与读者。
《文城》的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时代——清末民初。对作者而言,在那个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似乎专为与那时的残酷蛮荒相呼应,余华在《文城》的写作中,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在这个故事里,余华写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纪小美与他笔下的任何一位女性相比,都更加复杂多面,柔软又坚硬,驯良却叛逆。她在命运推动下的每一次选择、她在那个慌乱时代的幸与不幸,都更加牵动读者心弦。
同时 ,《文城》涉及的空间地域也更加宽泛,余华不仅书写了熟悉与亲切的南方小镇,还描绘种着高粱玉米的黄河北边,在作品中展现了更广阔的地理图景。
小说《文城》将见证一个读者曾无比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生活的余华,他是一位忠实的叙述者,也是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这样的余华有着独特的文学力量,能够令自身经历截然不同的读者,与他的文字产生情感上的相通与共鸣。正如他所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据悉,该书将于2月22日起开启全网预售。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