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三院成功救治一名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1-02-25 17:29

近期,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联合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成功救治了一位72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据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介绍,一位72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外院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彩超发现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形成,并逐渐出现心源性休克迹象,生命垂危。

该院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惠州三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并派救护车紧急转运患者。患者被送至达惠州三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时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青、手足发凉,血压仅75/40mmHg,尿量显著减少,神智也开始模糊,患者已出现心源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微信图片_20210225135700.jpg

时间就是生命!与时间进行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是医护人员的使命!CCU杨飞主任立即组织刘建平副主任医师、曲楠副主任医师、黄好英护士长等CCU团队成员对患者实施抢救。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床旁血液滤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先进技术有条不紊悉数上场,再加上血管活性药物的精准调节,数小时后患者病情恶化的趋势终于得到遏制,在场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住院死亡率高达87%以上,而该患者还合并有室壁瘤形成,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约20天的内科保守治疗后,患者病情虽未再严重恶化,但却时有反复,心功能很难进一步改善,肾脏功能难以恢复。

微信图片_20210225140054.jpg

专家们很清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心功能难以纠正,若不进一步采取室间隔修补术等积极措施,等待患者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

在2021年1月24日的多学科病例讨论会上胡名松博士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并和各位专家共同围绕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以及术后处置等问题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肖纯副院长还特别指示医院ECMO小组随时提供后盾支持。

胡名松博士是惠州三院新引进的高端人才,原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湖南知名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自2020年9月份以来,胡名松博士团队在各类心脏外科手术尤其是大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经过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和讨论后,患方表示将全力配合治疗,并主动提出医务人员尽管放手去做,不用担心可能出现的任何后果。

2021年1月30日上午,经过CCU精心治疗近4周的患者被推进了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胡名松博士在体外循环下为患者成功开展了室间隔穿孔补片修补+室壁瘤切除+冠脉搭桥手术。

微信图片_20210225140104.jpg

看到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后心脏欢快的复跳,见多识广的麻醉科龙宏杰主任向胡名松博士伸出了大拇指,他说:患者有希望在几天内撤离IABP,备用的ECMO也不需要了!果然,患者术后恢复平稳,神智转清,并很快顺利撤离了陪伴4周无法脱离的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

该患者的救治成功,标志着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整体诊疗水平尤其是心血管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患者的救治成功,不仅是医务人员和精湛技术的胜利,更是医患同心、齐心协力的胜利。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 

通讯员: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珂

编辑:李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