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2月26日发布了2020年下半年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TMT)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数据。2020年下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大幅度上升,共计109起,融资总额跃升至约人民币2496亿元。2020年全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总计164起,较2019年全年增加近58%,共获得融资额约人民币3468亿元,较2019年全年大幅增加近一倍。
其中,2020年下半年融资额最大的内地TMT企业IPO分别是于科创板上市的中芯国际(融资额约人民币532亿元),以及于香港上市的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额约人民币261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表示:“2020年下半年,在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实施的推动,以及受美国和香港资本市场活跃的驱动下,中国内地TMT公司的上市势头持续加强。由于快手等企业于2021年年初在香港上市,再加上科创板及创业板块的稳步发展,我们展望2021年会是一个TMT企业IPO大年,在A股和海外市场都有可能创新高。”
各大板块分析显示,2020年下半年,科创板成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34%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共计37家,获得约人民币957亿元融资额。另有30家内地TMT企业选择在香港及海外上市,占28%,获得约人民币1,259亿元融资额;深圳创业板有24起TMT行业IPO,占22%,获得约人民币181亿元融资额;主板有7起,占6%,融资额约人民币34亿元;深圳中小板11起,占10%,融资额约人民币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香港及海外市场对尚未盈利的企业带亏损上市接受度较高之外,科创板的推出也为尚处在亏损状态的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
2020年下半年于香港及海外上市的30家TMT企业中共有11家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纽交所上市的陆金所利润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导致香港及海外上市企业的平均净利润较高。至于2020年下半年于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有3家处于亏损状态,科创板上市规则对上市指标的放开,为具有研发能力的亏损企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板方面,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以来,共有63家企业于创业板上市,总融资额为人民币660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0.48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5倍。其中,17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152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8.96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5倍。
“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将进一步带动国内金融市场其他板块的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在2021年仍将成为TMT企业的上市选择热点。”普华永道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展望道,“香港市场将继续成为中概股寻求二次上市的首选地。同时,香港市场于2018年对上市规则的修订,将会更为明显地体现其优势。”
周伟然又表示:“2020年度中概股赴美上市势头强劲。《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生效将增加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在短期内并不会对中概股赴美上市造成实质性影响。同时,该法案的生效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概股寻求香港或海外二次上市。”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