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过千万个孩子需要住院治疗,而在住院儿童里面,肿瘤科的儿童几乎是时间最长、不良反应最多、疼痛最强、家庭负担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减轻儿童就医时的恐惧心理、优化患儿及家长就医体验?
2021年3月雷锋月的第一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菁菁校园·中肿病房学校与心致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广州市寻梦心球儿童游戏成长中心就《“医心童行”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正式签约,并举行揭牌仪式及两支志愿者队伍的授旗仪式。
据悉,《“医心童行”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将通过为住院癌症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游戏辅导服务,实现舒缓患病儿童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让其树立积极就医心态,积极应对就医治疗过程的目标。
用游戏辅导协助患病孩子
调节情绪、适应治疗经验
数据显示,儿童肿瘤是1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之一,占儿童总死亡率的10.7%,仅次于意外事故,为儿童常见死因的第二位。
繁多的医疗处理如服药、学习自我清洁间歇性导尿、接受喷雾治疗等都是陌生而有压力的,运用游戏能协助孩子调解情绪、适应治疗经验、缓解住院压力。目前游戏走入医院,也已经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中逐步推广。
医疗游戏辅导是指利用故事书或玩具,透过艺术创作、厨艺、游戏、休闲娱乐等各种孩子能够理解且接受的方式,与儿童一起认识医疗环境与就医行为,并通过表达媒材疗育方式,帮助孩子就住院、生病、死亡等议题建立正确观念,而在相互思考与讨论过程中,帮助住院儿童发展出健康的疾病因应方式。
心致家庭服务发展中心、寻梦心球儿童游戏成长中心执行总监吴翠萍介绍,该项目除了为住院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游戏辅导外,另一大亮点是组建了两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医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和“童行天使”志愿服务队。“医心天使”志愿者队伍由心理学专业在校师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医务社工组成,目前队伍人数已超过40人。“童行天使”志愿服务队则是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癌症挑战儿童的家长和陪护人员组成。
家庭医疗游戏陪护包
满足不同年龄患儿心理需求
此外,项目基地研发一套家庭医疗游戏陪护包,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心理需求,配合符合患儿特点的家庭游戏陪护包,用于日常的项目运营。比如“情绪小达人”游戏包、“关爱陪伴”游戏包、“认识身体”游戏包、“我是小医生”游戏包等等。每个年龄游戏包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和道具,针对性强,包内均有“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游戏包内的物资、使用方法、游戏示例、注意事项等。
癌症儿童医疗过程涉及抽血、打针、骨穿、核磁共振检查等过程,很多低龄患儿会紧张害怕不肯配合。专业志愿者可以利用特定的游戏工具纾解患儿紧张情绪,辅助其顺利完成就医或者检查过程。在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很多情绪问题,除了接受专业志愿者临床服务,志愿者还教授陪护的家长学习使用这套“家庭游戏陪护包”,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特定的游戏工具与患儿互动,帮助患儿用合适的方式排解内心的悲伤、痛苦,探索积极、正向的方式应对癌症医疗过程,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以便更好恢复健康。
项目将走进广州多所医院
提供医疗游戏辅导临床服务
南都记者发现,活动现场邀请多位住院儿童参与团体游戏。该环节希望通过游戏为癌症儿童医疗过程产生的情绪问题寻找资源和力量。现场的住院儿童们在“医心天使”志愿者引导下创作自己的资源桌游,通过创作角色橡皮泥、“怪兽”卡片和资源技能卡片过程,潜移默化帮助患儿加强打败病魔的信心。
比如有些孩子会把细菌画成“怪兽”,把针筒画成可爱版本的资源卡,在游戏道路过程中,会出现这个“细菌怪兽”,孩子通过做任务得到资源技能卡片并且把怪兽打败,最终走向终点实现成功。这样的资源桌游游戏是利用游戏辅导的外化和隐喻技术,把患儿内心的恐惧、痛苦和创伤通过游戏外化表达,同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探索处理方式,这是儿童比较适合的方式,减低了儿童对医疗程序的恐惧,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可以更配合医护人员,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链接
据悉,《医心童行》项目将会在2021年与广州市内多所医院开展合作,提供40周约100小时的医疗游戏辅导临床服务。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组建一支超过100人的“医心天使”志愿者队伍和"10+n"的“童行天使”志愿者队伍。
“医心童行”项目方长年对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服务,2021年将会提供超过240小时的专业培训和个案督导,以帮助志愿者更好应用医疗游戏辅导技术支持临床服务,以此帮助到更多的住院儿童。
因此,现诚邀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加入到《“医心童行”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中,用我们小小的力量,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帮助更多住院儿童积极、健康应对癌症治疗过程,为癌症儿童家庭送上彩色的希望。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编辑: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