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近日,一份《活力 包容 开放 特大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广州地方自愿陈述报告》(简称《报告》)在联合国官网可持续发展目标专栏全文发布。这是广州市日前提交的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方自愿陈述报告(VLR),也是联合国网站首次登出中国城市提交的地方自愿陈述报告。
《报告》展示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响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体情况,规划愿景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重点聚焦教育、水环境、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城市和社区、陆地生物等目标领域。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修复、永庆坊二期旧城更新提升、天河猎德大桥桥下空间微改造试点等一系列经典案例被写入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席教授叶嘉安评价称,与此前20年不同,广州不仅在经济领域,更在社会和环境发展方面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秘书处高级顾问和前执行主任Guido Schmidt-Traub则指出,这份报告还强调了广州的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解决方案,其他地方和国家政府将有兴趣了解这些解决方案。这也是业界多位专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白云山云道实景图。
向全球城市分享绿色发展的“广州经验”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由联合国193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称《2030议程》),建立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落实《2030议程》,是首批参加国别自愿陈述(VNR)的国家之一,率先发布落实2030议程的国别方案和两期进展报告。
从地方城市来看,自2018年以来,全球多个知名城市已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定期评估和自愿陈述工作,报告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与经验。对于广州而言,作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广州21世纪议程》作为市政府重要的发展政策指南。叶嘉安人IE,这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近年来,广州更是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别方案总体规划,积极落实《2030议程》,探索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2月,广州率先积极响应,启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工作。《报告》编制中落实了《2030议程》的重要原则——不让一个人掉队,深入企业、社区访谈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向全社会宣贯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咨询了多家国家级智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意见。“不让一个人掉队,本质上与‘以人民为中心’是相通的。”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日前,广州提交了这份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方自愿陈述报告(VLR)。广州市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向世界介绍我国特大城市推进公平、多样、包容和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向全球城市分享绿色发展的“广州经验”,既体现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坚实奋进的自信与责任担当,又以国际话语体系讲述“广州故事”,展现了广州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新做法、新成效。
(联合国地方自愿陈述报告网址:https://sdgs.un.org/topics/voluntary-local-reviews)
高度关注特大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广州历来注重以可持续理念统筹城市发展。在编制《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建设美丽国土空间,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为规划导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关注特大城市绿色转型进程中的关键议题,统筹优化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为广州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空间保障。
据介绍,《报告》展示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响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体情况,规划愿景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并实施“美丽国土、空间格局”“繁荣开放、国际都市”“岭南魅力、文化名城”“包容共享、幸福家园”“云山珠水、吉祥花城”“岭南田园、乡村振兴”六大主要发展战略。
具体而言,广州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从“扩张型”向“调整重构型”转变,以城市更新促进市域国土空间价值重构。
为全力打造繁荣开放的国际都市,广州以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战略基点,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地位。
为彰显岭南文化名城之魅力,广州积极保护和展现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传承文化根脉,复兴古代、近代传统中轴线,推进历史城区有序疏解。并且,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培育创新文化簇群。
为建设包容共享的幸福家园,广州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健全住有宜居、幼有善育、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广州还以流域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保护与治理,推进生态修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城市发展的低碳转型,提高多种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发展都市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广州奖国际顾问、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创始人和指导委员会荣誉主席游建华认为,广州通过十分全面的地方自愿陈述,展示了自身如何同时解决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正在成为许多地方自愿陈述的关键特征——实施《全球化议程》的最有效方式不是部门化办法,而是整体整合的综合性办法。”
海珠湿地获联合国人居署高度评价
教育、水环境、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城市和社区、陆地生物,该《报告》重点围绕这五大目标领域,以详实数据和经典案例介绍和展示了截至2019年的广州可持续发展经验。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包雅君对此认为,这充分勾勒出了广州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转型的阶段性特征,能使世界更好地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广州。
不得不说,近年来,广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空间规划为引领,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效。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广州加大城市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当中就包括实施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通过拆除违建及环境整治进行生态修复,完成复绿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 17 万平方米。建成6.2公里“云道”,串联城市自然山水与城市公园,以“低干扰轻介入”的方式打造可游可赏可玩的空中步径,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的绿色空间。
海珠湿地。
云道实景图。
同时,积极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实施南沙区虎门大桥北侧海岸线整治示范工程,通过沙滩换沙修复、堤防绿化、红树林种植等方式,整治超过4.4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将受到侵蚀的海岸修复成为兼具生态与游赏价值的滨海公园,打造近1公里的靓丽海岸风景线。
持续开展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保护11平方公里万亩果园,恢复垛基果林湿地风貌,修复感潮河网,营造良好动植物生境,为大量珍稀鸟类提供重要的觅食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鸟类从2011年的70余种增加至约180种;海珠湿地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国际湿地公约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并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员单位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9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2万辆
在绿色发展转型方面,广州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合作,积极探索可持续城市降温。
作为首个试点城市,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开展广州“酷城”行动,推进永庆坊二期旧城更新提升、中新知识城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以及海珠湿地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评估等示范项目。保护白云山、海珠湿地、河湖水网等天然“冷源”,管控“六主多级”城市风廊,促进城市通风。研究制定实用型城市降温技术和综合政策行动框架,提升城市气候舒适度。积极推进新能源利用,促进节能减碳。
风环境优化调控示意图。
环保电车站
数据统计,2019年,光走累计建成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517兆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2万辆,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超过1.1万辆,纯电动公交车应用规模位居全球城市前列,荣获世界C40城市绿色科技奖。
此外,广州积极积极实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依托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制试点,以花都区为核心建设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完成梯面林场开发公益林碳普惠示范项目,实现林业资源保护和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
品质建设渗透到城市每个街角空间
在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建设方面,广州通过精细化、品质化建设,为市民创造包容、优质的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
一方面,积极推广社区设计师,聘请272名社区设计师和163名乡村规划师全面入驻城乡社区;推广“小设计·大师做”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大师参与白云山公园出入口、小学、口袋广场、人行桥、公共厕所、变电站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与设施,激活城市活力。在天河猎德大桥试点开展桥下空间微改造。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大力推动城市更新,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计完成349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超过150万居民,完成既有建筑加装电梯5003台、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完善消防设施2.5万个,有效提升老旧小区的环境品质。
总体而言,广州逐步实现从“厌恶型设施”到“可读可赏的城市景观”,从“剩余消极空间”到“活力积极场所”的转变,让品质建设渗透到广州的每个街角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猎德大桥试点开展桥下空间进行微改造前,天河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联合南方都市报2017年11月起,发起“桥下空间,你我共建”方案有奖征集活动,让市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升城市品质。(活动回顾链接:点赞!猎德桥底微改造成“广州经验”登上联合国官网)
据了解,未来,广州将继续朝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发展愿景,不断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同时,持续开展地方自愿陈述,跟踪自身可持续发展进程,发挥广州作为特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示范效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莫郅骅,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