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教育“内卷”成为了一大热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在当前教育焦虑下,被“内卷”的父母和孩子们该何去何从?
3月2日,一直关注教育均衡的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年轻人焦虑很正常,但在这个时代信“拼爹”没用,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弯道超车。
此前他曾多次提出要关注“非名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告诉南都,为年轻人做些什么,是他对社会说“谢谢”的最好方式。而跨过50岁后,他希望自己能推着年轻人走,替他们说话,“做一个可爱的老头”。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南都采访。
内卷是时代正常的标志,别信“拼爹”信自己
南都:您既是父亲,也是老师。过去一年,“内卷”成为了一大热词,在当前教育焦虑下,被“内卷”的父母和孩子何去何从?
白岩松:其实我觉得这是时代正常的标志。我的“东西联大”(白岩松设立的公益课堂,每年招收11人,学生来自北大、清华、人大、传媒大学的传媒相关专业)已经招到第9届,和这些研究生打交道时候,我几乎时时刻刻面对他们的焦虑,读研究生时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毕业后聚会,也会有工作一段时间,突然哭起来的学生。
我觉得时代正常的一个标志就是“论资排辈”,很少加塞,弯道超车越来越难。
现在年轻人焦虑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论资排辈,但我们当时没有论资排辈一说。我25岁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29岁就破格提成正高级别,是因为我优秀吗?不是,是我前面没人。
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十几年时间是年轻人的“幸福时代”,但它不正常,因为当时人才断层,很多事业没有发展,所以我们上来就填补空白。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像长期的沙漠中出现了仙人掌一样,被人当作“绿色植物”。随着时代逐渐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队”,70后的前面有60后,当90后杀入职场,80后已经任劳任怨工作很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难,能弯道超车的只有少数人。大家都努力,不管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就像每天早上挤地铁,你都只有一块狭小空间。有时候别人会说当今社会要“拼爹”如何,生活中当然存在这个现象,但是信这些没有用,唯一能信的就是让自己更优秀,用你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弯道超车。
这是一个“温柔而可爱的抵抗”
南都:您一直关注教育均衡问题,之前也提出多关注非名校大学生的提案,为什么对非名校学生这么上心?
白岩松:前几年我的两会提案提出要关注非名校大学和学生,其实双一流在中国高校中占的比例很小,只有10%,还有90%的大学生毕业于非双一流,这些非名校学生是国家的基石。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优质资源涌向名校,在名校广告栏上贴的一周的演讲嘉宾,非名校5年都请不到这批人。
什么是公平?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现实生活中人常常是“损不足以补有余”,也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我希望专家学者们在同样的条件下考虑做讲座的时候,能优先选择非名校。或者去一次“双一流”高校,就再去一趟非名校,形成“1+1”模式,这样非名校就会好得多。
我们自己也一直在做这件事,包括刘震云、马未都、单霁翔等人,我们已经去了至少几十所非名校,进行巡回演讲。我们内部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温柔而可爱的抵抗”。
我认为不管讲了什么,首先需要让孩子们知道,除了老师和家长外,这个社会有人在关注他们,也有很多社会资源在关照他们,这应该是一个健康社会运行的应有之义,而不是越有名越有钱的学校就越有名越有钱。
南都:您在和非名校学生交流时有什么体会或者感想?
白岩松:我每次走进这些非名校大学,都能从他们的提问和眼神中看到明确的不自信、自卑甚至愤怒。他们的提问中经常会问到“拼爹”等问题,最开始我会简单回答,但回到家里后我非常担心这些孩子把这当成不努力的“挡箭牌”,那就真糟糕了。
我曾经去甘肃张掖的河西学院做演讲,演讲最后我跟学生说留一句咱们共同信奉的一句话,“除了读书,我们还能有什么优势?”这话听着好像有点冷,但这是事实。内卷不就是你以为够努力了,结果清华的学生也骑着自行车看书吗?所以你只有更努力提升自己。
为年轻人做点什么,是我说“谢谢”的最好方式
南都:您25岁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渴望年老》,您今年53岁了,但似乎更喜欢走进高校与年轻人对话,您觉得这矛盾吗?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你有对他们有什么话想说?
白岩松:当年我写《渴望年老》,现在是渴望年轻。人总是这样,过去是因为年轻的优势足够多,但年老才发觉拥有的很多东西不够。过了50岁,我希望保有年轻的心,依然能够热泪盈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能为现在的年轻人做些什么,是我对社会说“谢谢”最好的方式。
我从2012年开始做“东西联大”,恨不得天天跟年轻人打交道,我了解他们,也知道他们的焦虑,更重要的是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知道这反映出现实中哪些问题。我希望由近及远,除了每年面对自己十几个研究生外,有机会帮助更多年轻人。
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提携我,推着我向前走,到了今天当我拥有一些资源和阅历,我为什么不去回馈现在的年轻人呢?为什么不去推着现在的年轻人走,替他们说话,替他们呼吁,做一个可爱的老头呢?我觉得,做一个可爱的老头,是我50岁之后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南都记者 潘珊菊 王凡 实习生 陈萌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