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采耳、洗耳等解压服务流行起来,几乎成为大街小巷里养生按摩店的标配。不少人闲来无事也会习惯性掏掏耳朵。那么耳朵到底要不要掏呢?采耳、洗耳会有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保护耳朵?
3月3日正值全国“爱耳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广州市大元帅府广场组织开展了义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就听力障碍问题为广大市民进行讲解。
大部分人有自洁功能
不需要特意掏耳朵
听力问题不止是老年人要面对的问题,年轻人甚至是幼儿也会因为环境噪音、长时间带耳机、熬夜等导致听力减退。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4.66亿人有听力障碍,其中3,400万是儿童,据估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9亿人的听力丧失。
听力障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还会增加患上痴呆、抑郁等风险。因此学会保护耳朵尤其重要。
那么耳朵究竟要不要掏?市红会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于锋表示,大部分人有自洁功能,耳垢会随着咀嚼运动自行排出,不用特意清理。但是对于一些耳屎(耵聍)分泌旺盛的油耳人士,可以定期三个月或四个月去到专业机构清洗。但注意没必要把所有耵聍都清洁掉,耵聍对耳道和鼓膜都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虫子不进去,也能保护鼓膜不受伤,还有杀菌作用。如果反复清理,耳道反而会引起感染。如果出现耳朵疼等不适症状,则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不建议洗耳、采耳
随着市面上的采耳、洗耳机构逐渐增多,看到别人洗耳朵舒服、享受的样子,自己也蠢蠢欲动想去体验一把。那么从医学角度来看,洗耳朵、掏耳朵有哪些讲究?
于锋介绍,自己用水冲耳朵有三个原则:第一,水要干净;第二,水温合适;第三,冲洗方向有讲究,水不是对着耳朵直冲,而是对着耳朵的背部,沿着耳背让水自然流下来冲洗,如果水直接对着耳朵冲,可能会把鼓膜冲破。另外冲完后要及时清洁,如果耳朵潮湿可能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特别是广东地区高温潮湿,可能会使人出现外耳湿疹,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湿疹的情况。
如果不得已外出洗耳,消费者一定要选择有卫生许可的正规采耳机构,采耳工具必须无菌,采耳师必须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采集过程要和顾客情况要相符,根据不同人的外耳道情况、走向,在不碰着四壁的情况下去处理里面的耳耵聍之类的异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集工具不清洁,可能产生交叉感染。采耳过程如果不专业,可能损伤外耳膜、鼓膜,引起不必要的耳道、鼓膜创伤和真菌感染。
“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浅了可能采集不到,但深了可能损伤鼓膜,所以一定要请专业人士去操作,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前往专业医院就诊。”
热点关注
问:宠物的寄生虫会通过耳道爬进耳膜里?
于锋:这个说法有点过激。一般耳膜是屏障,有保护作用,如果不是强有力的大虫子,很难破坏鼓膜,不过小虫子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但一般不会穿破鼓膜的。
问:只有老年人需要关注耳朵健康?
于锋:耳鼻喉科里有“三炎一聋”:鼻炎咽炎中耳炎。耳朵问题是老百姓常见的病,老年人居多,不过老年人不一定随着年纪增长,一定会出现听力下降,我们也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听力体检,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干预,比如佩合适的助听器。
同时小孩听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案例也很多,比如小孩扁桃体发炎、感冒也会引起听力变化,广大年轻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听力变化,尤其感冒时出现耳痛,一定要找专业医生看,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中耳炎。
问:年轻人熬夜引起耳鸣怎么办?
于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光污染变多,可能引起听力急剧下降,白领可能出现耳鸣和突发性聋情况。如果因为休息、紧张等原因,感觉听力在24小时或72小时,听力突然下降时一定要找专业医师。
问:戴耳机会引起听力下降?
于锋:长期错误的佩戴耳机可能会造成耳朵损伤。以佩戴的方式来区分,耳机主要有耳机包括插入式和耳麦式两种。插入式耳机直接对耳朵有冲击,危害更大,一般建议使用不超过15分钟休息一下。耳麦式耳机建议使用不超过半个小时。另外音量不超过满格音量的三分之二,在地铁、商超等噪音较大的环境里,尽量不要听音乐。
采写:南都记者杨丽云 通讯员孙冰倩
编辑: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