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余文诗 通讯员 王丽君 刘阳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广东高校在该轮评选中成绩优异。新闻一出,许多家长心中有困惑,一流专业“一流”在哪些方面呢?一流专业又能否带来“一流”的就业呢?为此,南都记者专访了广东高校相关一流专业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一流专业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流专业是怎么来的呢?一流专业又有哪些评选维度呢?面对家长和学生们的疑惑,广东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谢培豪告诉记者,对于申报的专业而言,教育部明确了需要满足几点要求,比如专业定位明确,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管理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改革成效突出,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培养质量一流,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从这几大要求中不难看出,就业并非衡量的唯一标准,但在其中也占据一定的份额;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副校长兼管理学院院长、会计学专业教授赵福春就以该专业为例子作说明。在他看来,该专业的建设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立足于粤港澳、辐射广东、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专业师资队伍中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优秀教师、北大博士后、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一流专业是否就业一定好?
既然如此,一流专业的就业如何?一流专业与好的就业是否能直接挂钩?
谢培豪表示,在这之前,社会上比较认可的是“985”“211”院校学生的培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在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逐渐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以及特色化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的“王牌”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这些年来也逐渐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然而,由于学校整体实力的差距,导致这些“王牌”专业没有得到国家级、省级的认可。但是“双万计划”实施后,高校的这些“王牌”专业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也让家长和孩子们知道学校的优势专业,对其报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他看来,一流专业的就业通常是比较理想的,首先专业的高校的“王牌”专业,具有明显的培养优势,拥有学校良好的资源配置以及高度的重视,一流专业还要进行建设和验收,学校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建设,因此人才评培养质量会得到提高的。其次,这些专业往往是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对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帮助。再次,评选上一流专业后,学校更加重视开拓教学基地的以及用人单位的就业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就业层面。
“一流专业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条件和支撑。”赵福春表示,近3年,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就读大学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近几年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率也达到98.88%,在该校专业中位于前列,起薪基本在5000元/月以上;就业领域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辐射全省,就业去向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其中就有30多人入职毕马威(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不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不同办学定位,有不同的一流标准。对于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而言,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一流专业的就业情况不一定就好;而对于进行职业教育的学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一流专业也就要求就业前景好。
谢培豪也表示,一流专业并不是直接与好的就业挂钩,虽然培养条件好,但具体还是要看学生本人学习以及对就业的选择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
事实上,南都记者查阅广东各大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并非所有一流专业的就业率都有很高。去年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实都遇到一些困难,在各个专业的就业数据上也有所体现。如暨南大学的经济统计学专业,今年被列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去年就业率未超过80%;该校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等专业去年就业率在80%-90%之间。
评上一流专业后,专业建设怎么做?
那么,评选上一流专业,对于学校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谢培豪认为,这是有利于学校吸引优秀教师资源和生源,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得到较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校建设。
为此,接下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持续加强专业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新医科、新工科建设,推动各建设点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未来三年的建设期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七个方面展开。”赵福春表示,接下来将深化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合作、加大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大型跨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所有一流专业,都首先必须培养一流人才。”熊丙奇告诉记者,要培养一流人才,就需要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对学生的过程培养和管理。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