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民生承诺会让人民对未来更有期许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1-03-05 18:25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一系列数字总结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并勾勒出2021年施政目标。

2020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尽管面对多重严重冲击,但我国围绕“优先就业保民生”、“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多个方面真抓实干,仍然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有数据为证: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数据惹人注目,因为数据里藏着稳稳的幸福。无论减税降费,经济在不利情势下实现增长,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哪一个不是关系到民生福祉的大礼包呢?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随着2021年施政目标的确立,新的一年无疑又给国人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同样有数据为证。政府报告中提出了2021年的新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是总理报告里的“大数据”。大数据里装着国家的家底,也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雄心,但这样的大数据又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减税降费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根据报告,2021年要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税费轻了,青年创业更可以轻装上路,企业的发展之路也会更为宽广,社会活力的充溢会让每一分子都成为受益者。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众人之事,因为谁也不可能是建设美丽的旁观者;“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样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数字经济大河奔腾向前,既在推动新业态不断涌现,也让无数普通人在这个数字时代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要踏上征途,就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教育、医疗、住房被舆论称为“新三座大山”。充分正视“新三座大山”对民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有操作性的措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教育问题的痛点,已从“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议题中显露无遗,有鉴于此,如报告所说,优化投入结构,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显然是治本之策。

大城市安居问题日益凸显,行政、市场两种手段如何权衡和综合运用,是一个考验。报告提出,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同时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两条腿走路,有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而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则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解决“因病返贫”现象、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决心。

“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报告中的这些承诺肯定会让民众充满期许。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众有没有这样的美好期许是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满怀憧憬的公民那里,才会有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并推动国家进步的强烈愿望。

编辑:何起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全国两会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