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看春晚,过大年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张天泽
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我和爸爸妈妈今年留在广州过年。爸爸祖籍东北,妈妈祖籍岭南,我则生长在广州,带着南方口音却喜欢北方风味。经过家庭会议讨论,大年三十团年饭,全家一起包饺子。
爸爸剁馅,妈妈和面,我来擀面皮儿。这擀皮儿绝对是个技术活——先把切成小段的面团按压成一个个小圆饼,然后用一只手拿着小面饼贴着案板匀速转动,另一只手拿擀面杖来回擀,一张大小厚薄适中的圆形面皮瞬间就出现在眼前。生手上路的我,刚开始擀出来的面皮儿大小形状不一。妈妈灵机一动,大面皮儿包个“饺子爸爸”,中面皮儿包个“饺子妈妈”,小面皮儿就包“饺子娃娃”。擀了二三十个皮儿后,面皮儿都乖乖地听话了,呈现出一张张圆圆的笑脸。在全家人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包出了一个“饺子大家族”。
包好的饺子很快就摆满了桌面。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乐开了花。这个时候我的肚子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叫声。爸爸哈哈大笑,让我进去厨房烧水准备煮饺子。
煮饺子可算是我的拿手好戏。水开了,我把饺子下到锅里。饺子在沸腾的水里欢乐地翻滚着,不一会儿就都浮到水面上。我等饺子浮上来后,加了2小碗冷水,等水再次烧开时,饺子就可以起锅了。香喷喷的饺子端到桌上,配上蒜蓉陈醋等蘸料,让人垂涎欲滴。
每煮一锅,我都会下一只特别的饺子。这只饺子的馅里专门加了“料”——一小片去核红枣或是一小块核桃仁,吃到的人就是收到了牛年的好意头。今年的红枣饺子和核桃饺子都被我夹到了,不过我悄悄地把红枣饺子给了爸爸,把核桃饺子给了妈妈,祝福他们牛年吉祥,如意安康。
爸爸说小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只有到了年节或特别的日子才会吃饺子,所以包饺子是家里的一桩大事。现在生活进入了小康,想吃什么超市里都能买到,饺子在大家心目中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但自己动手包的饺子,和买来的不一样,饺子馅里还包着一份浓浓的亲情。”爸爸边说边夹了一只倍儿精神的“饺子爸爸”放到了我的碗里。妈妈也跟着给我夹过来一只肚子鼓胀胀的“饺子妈妈”,说小孩子要多吃几个,快高长大。我想,虽然现在饺子是不稀罕了,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年饭,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还有什么能比这份浓浓的亲情更珍贵的呢?
吃饺子,看春晚,过大年。香喷喷的团年饭,让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和过年的欢乐。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黄婧 严一涵
编辑:游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