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演进?这3大方向很关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1-03-08 12:39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这意味着,科技创新要逐渐内化成长为实体经济的支撑,让其“骨骼”更强壮,“肌肉”更结实。

事实上,这样的重视程度从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可窥见演进动态。近日,南都科创记者对2019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科技创新板块的内容进行了逐句对比分析,发现2021年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内容为近三年最多,目标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聚焦。此外,南都科创记者还梳理出了国家实验室、企业创新主体和新兴产业三大关注点。

2021年报告中科技创新内容为近三年最多

从内文顺序来看,与前两年相比,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板块内容前置,独立成节,并且着墨篇幅为近三年最多,共有近800字。词频方面,据南都科创记者统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一词出现23次高于2019年的18次,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出现了历史上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但“科技”一词仍出现9次,“创新”出现12次。

在目标定位的提法上,从2019年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到2020年“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再到今年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清晰聚焦。并且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一部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居首位。

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亮相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首次专辟一章讲科技,并且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创新”一词在草案全文中出现了150多次,在几大重点领域的顺序上,排在首位。

关键词一:国家实验室

提法力度逐年加大 建设推进十分审慎

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对大国科技创新“引擎”——国家实验室的高度关注上。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首次连续强调,并提到“重组”,此后国家实验室连续3年被写入,成为了科技创新的热词。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指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WechatIMG191.png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验室是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主力军”。

在措辞上,政府工作报告从“抓紧布局”到“加快建设”,再到今年提出的“推进”,虽然力度在逐年加大,但用词谨慎,并且实际建设进程也并不快。

科技部官方信息显示,自2000年我国开始试点国家实验室,但长期以来很多实验室处于筹建、重组阶段中,到2020年我国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连续强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这与当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年久失修”“濒临摘帽”等现状有关。

除了国家实验室外,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端供给能力方面,与前两年相比,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面更广泛,首次提到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而正是因为这些创新力量的高端供给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在推进时才更加审慎。如科技部打造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创新中心和领域类创新中心两个类别,早在2016年就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中。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三家领域类创新中心,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3个综合类还在筹建中。

关键词二:企业创新

激励研发 加大对企业创新主体转向

在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中,企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报告表示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这两年,对企业创新主体的提法聚焦在支持和引导层面。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心更强,不仅明确了激励企业创新的手段,还进一步鼓励企业相互“抱团”:“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并且提出了更大力度的普惠性政策,“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对于这一政策,2021年3月5日,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在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解释道:“也就是说,企业研发投入可以2倍计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得到更大优惠。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策,激励企业去增加科研投入。”

WechatIMG189.png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不难看出,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既保证高端创新力量的供给,同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对企业这类最活跃创新主体的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研究也迎来了春天,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基础研究十分重视,明确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此前都没有过精确到支出增长比例的提法。

“基础研究是一个慢变量,必须要踏踏实实去做,所以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创造条件让科学家把冷板凳坐热。“郭玮在吹风会上谈道: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有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对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三:新兴产业

5G频“上榜  工业互联网连续4年被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事关新一年发展航向的重要文件,哪些新兴产业“上榜”,提法如何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2020年则提出了“新基建”这一发展概念。报告表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今年该部分的报告内容更加简短,即统筹新兴产业布局。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作出了详细部署,指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并详细论述了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和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此外,5G作为新基建之首,自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便频频“上榜”。今年也不例外,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5G网络和千兆光网并列,提出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对网络基础设施作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

WechatIMG246.png

在产业领域中,还需要关注的是“工业互联网”,这一行业已经连续四年“上榜”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这是继1月13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后国家层面释放出了又一明确信号。

南都科创记者分析发现,从2018年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互联网”的提法集中在宏观上的智能制造方面,2021年的落点更小,也更集中,强调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可以看出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线路规划越来越明晰。

2021年2月,工信部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在解读《三年行动计划》时曾表示,过去三年是工业互联网起步发展期,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在当前的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也建言道,应打造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 实习生 郝婧怡

制图:实习生 郝婧怡

编辑:程小妹

2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