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卢伟国:重申“爱国者治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法治体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3-09 14:41

微信图片_20210228005619.jpg

者按: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就如何看待和落实这一原则,让“一国两制”在港实践沿着正确方向行得更稳、走得更远,从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我们专访了香港各界权威人士。

“‘港人治港’是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香港基本法的框架下提出的,这里的‘港人’本来就是指爱国者,怎么能容忍反中乱港分子掌握了权力来搞破坏呢?”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工程界别议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经民联)主席卢伟国在接受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

卢伟国是一名工程师,在多个香港特区政府咨询委员会、工商科技组织及专业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去年“修例风波”中,他多次公开发声谴责暴行,此后致力于推动香港建筑工程企业进一步参与内地工程建设,希望香港工程界更多地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红利。

卢伟国向记者表示,为了真正实现“爱国者治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十分必要。他指出,应当加强宣传引导,帮助香港市民充分理解“爱国者治港”原则,以及香港选举制度完善背后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这对于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308182420.jpg

【专访卢伟国】

谈“爱国者治港”:

必须重申、充分理解“爱国者治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法治体系

南都:近期,各界多次提出“爱国者治港”原则。你如何理解这个原则?它与“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卢伟国:爱国者治港”并非新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时,就已经明确“爱国者治港”是大方向。“港人治港”是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香港基本法的框架之下提出的,这里的“港人”本来就是指爱国者,怎么能容忍反中乱港分子掌握了权力来搞破坏呢?

我在香港立法会当议员的这些年,对“爱国者治港”的必要性深有感触。近年来,香港出现所谓“揽炒派”,其中部分反对派议员对香港立法会的破坏更是步步升级,从拉横幅示威发展成为暴力行为,还煽动社会力量,任由“黑暴”行动在香港街头蔓延,企图以此逼迫香港特区政府停摆,甚至不惜拉拢境外势力来对抗我们自己的祖国。

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一国两制”如何施行?“港人治港”又怎样延续?到了现在,我们必须重申、充分理解“爱国者治港”,并以此为依据,对香港的整个法治体系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港府才能管理好特区,香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香港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南都: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你对此怎么看?

卢伟国:过去的教训已经让我们意识到,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存在一些疏漏,我们需要去做深刻的检讨,尽快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确保我们的选举制度选出真正的爱国者,从而实现“爱国者治港”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认为,有关议题也应该在全港加强关注和宣传,帮助市民充分理解“爱国者治港”原则,理解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背后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这对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谈抗疫:

虽然香港疫情仍有反复,但有强大的祖国一直在支持

南都:如今全球新冠疫情余波未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对祖国目前取得的抗疫成果如何评价?

卢伟国: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是最早、最快走出疫情阴影的国家,也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国家。如今,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的背景下,我们国家已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等逐步回到正轨。此外,中国研制出的疫苗,不仅能供本国国民接种,还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国家。

我认为,中国在抗疫方面做出的努力不仅使本国人民受益,更为全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对此感到很自豪。

南都:去年以来,内地多次支援香港抗疫。在你看来,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记忆点?

卢伟国:在推动香港社区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内地派遣了数百名专业医护人员来到香港协助进行检测,这是让我最难忘、也是最感动的。他们放下了在内地的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来到香港,为保护我们香港市民的健康奋战在抗疫一线。

我也曾去检测中心看望过内地支援人员,并向他们表达香港市民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香港才得以完成较大规模的社区检测工作,这是香港抗疫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今,虽然香港疫情仍有反复,但国产疫苗已及时供应香港。有强大的祖国一直在支持我们抗疫,我感到很幸运。

谈大湾区融合发展:

希望设立大湾区“e通道”,鼓励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

南都:是否可以分享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你关注什么议题?

卢伟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两份提案,都是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第一个是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提案,我希望香港与大湾区其它城市的联结互通能更进一步,加强各地企业间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成为国际化创新中心。

另一个提案是为香港青年提出的。我希望设立大湾区“e通道”,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学习、生活、就业及创业,提供更多政策上的便利,鼓励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

南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3次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你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潜力?

卢伟国:我认为,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合作已经获得丰硕的成果。

事实上,在没有粤港澳大湾区的明确概念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不少港澳同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带着资金、管理与技术走进珠三角。从那时起,珠三角多条产业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整个大湾区无论是从规模、活力,还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体量等各方面,城市群之间的协作能力已不容小觑。

如今,国家更将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肯定,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大湾区既有历史的积累,又有新政策的加持,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这也是我今年为什么要提出进一步便利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发展的原因,因为大湾区的未来需要内地和香港年轻人接班。

南都:你认为,未来内地城市和香港之间在哪些方面可进一步加强融合?

卢伟国:我认为,目前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仍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一方面,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非常深厚的研究基础,香港多所高校科研成果丰硕,其中一些项目更是被选定为国家级实验室,香港许多学者也参与到了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这也是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的肯定。另一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如深圳、东莞等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陆续发展出了成熟的电子产业。

对于任何科技产品而言,研发人才固然重要,但如果无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将商品发展成产业,再通过庞大的市场驱动力将其推向世界市场,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永远无法得到展现。因此,我认为,内地城市与港澳之间可以在科创产业方面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这不但对大湾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融合发展的成果对祖国乃至世界都能有所贡献。

谈香港的未来:

进一步从制度上正本清源,为疫情后经济再出发扫清障碍

南都:去年香港迎来香港国安法,如今过去8个多月,你认为它给香港带来了哪些变化?

卢伟国:香港国安法在港落地实施以来,“黑暴”势力得到有效控制,香港社会也逐渐恢复平静,我相信这是有目共睹的。其实,绝大多数香港市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居乐业,因此,香港国安法在港受到了广大香港市民的大力支持。接下来要做的,是进一步从制度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为疫情后香港经济再出发扫清障碍。

南都:过去两年,香港先后经历了“修例风波”和疫情,对于香港的未来,你有什么样的预期?

卢伟国:受一系列暴力事件和疫情影响,香港很多行业的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需要与顾客密切接触的行业,都被迫长时间停摆。另一些行业虽然能够继续开工,但也不得不大规模缩减。

但尽管困难重重,香港并没有沉湎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例如在我关注的工程行业,我们近年来完成了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最近在将军澳海面,更是出现一座造型新颖的双拱钢桥,其中200米长的主跨部分正是来自与内地的合作。

我认为,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战胜疫情,这是香港谈发展,以及与内地城市开展合作的前提条件。未来,我相信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以及坚守“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香港是充满希望的,但也需要所有港人共同去努力。

2021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爱国者治港”原则系列访谈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余毅菁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翁安琪

专题视频制作:南都记者 宫纳

网络专题编辑:张亚莉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全国两会
2021全国两会
“爱国者治港”原则系列访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