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价遭遇“雪崩”的比亚迪,代表自主品牌打出牛年的第一张新能源车“王炸”。南都记者从比亚迪厂家获悉,插电混动车型秦PLUS DM-i目前已经正式上市,补贴后价格10.58万-14.58万元。
虽然近年插电混动市场规模有所缩水,但比亚迪显然不想放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秦PLUS DM-i瞄准的将是主流价格区间的传统燃油车。
插混车型续航动力参数“破冰”
去年,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明确到2035年,汽车产业要实现电动化转型,传统燃油车的转型方向,就是“变身”为混合动力的车型。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初,比亚迪对外发布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新技术的“黑科技”,就是使得插混车型的续航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亏电情况下,依然保持充沛的动力和低油耗,百公里的综合油耗更是低至4L以内。
此次上市的秦PLUS DM-i就是该技术下的第一款量产车型,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联合“搭班子”,带来了3.8L/100KM低油耗、1245公里长续航以及7.3秒破百的性能。
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55KM版本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80公里,120KM版本更可达1245公里。有媒体测试的数据显示,秦PLUS DM-i百公里平均油耗甚至可以低至3.14升。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也在插电混动车型上,进一步普及垫片电池,官方介绍,该 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采用脉冲自加热和全球领先冷媒直冷技术,实现长寿命和可靠安全的双保障。
秦PLUS DM-i的外观设计上,俨然一台小型的汉,沿袭Dragon Face家族化设计语言,内饰采用环抱式悬浮座舱,去年开始频繁推出新款唐、宋PLUS、汉等重磅新车的比亚迪,已经一改以往内饰被人诟病的印象。
智能配置上,秦PLUS DM-i搭载了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遥控驾驶、手机NFC车钥匙、整车OTA远程升级、20多项自动辅助驾驶配置等功能应有尽有。
肩负“打救”插混车型重任
因为补贴退坡等因素,插电混动车型市场规模在过去两年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19年,国内车市遭遇下行,当年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可在这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万辆和23.2万辆,同比下降高达22.5%和14.5%。可以说,插混车型的下滑,是导致当时新能源车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亏电状态下油耗高,部分城市不支持新能源车拍照申领,补贴不如纯电动车金额多,都成为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下跌的因素。尽管大众、丰田等车企都布局了插混车型,但依然无法扭转细分市场的下跌。
2020年,插电混动车型销量略微回暖,但也只有24.7万辆的销量,在插电混动领域布局多年的比亚迪,受到的冲击自然最大。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从比亚迪上市公告中获悉,2020年比亚迪插混乘用车的销量只有7.2万辆,同比下跌33.37%,成为比亚迪新能源车中“拖后腿”的一块。
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1-2月新能源车销量为3.05万辆。
从秦PLUS DM-i开始,插混车型的打法显然迎来了改变。首先是产品力的提高,尤其是综合能耗、亏电状态下的动力油耗得到改善,纯电状态的续航提升至120公里,也满足更多人的纯电出行需求。
其次,从定价来看,秦PLUS DM-i的售价和合资品牌的传统A级燃油车高度重合,即进入了市场销量最大的细分区间,消费者无需以明显高于燃油车的价格,来购买一辆插混车型。
随着纯燃油车逐渐迈入电动化,插混车型有望迎来下一个春天,包括大众、奔驰、丰田、本田等车企,接下来都有大量的插混车型待进入市场。作为插混市场上绝对的“大哥”,能否用 DM-i技术“打救”这一细分市场,比亚迪今年的市场表现备受关注,而秦PLUS DM-i所要颠覆的,正是传统的燃油车。
新能源车企市值是否存在较大水份?答案并不唯一,但近期的资本市场,却似乎印证了泡沫的存在。
市值一度高达7800余亿元的比亚迪,时隔一个月,市值蒸发约3000亿元。而特斯拉的股价表现更令人堪忧,截至当地时间3月8日,特斯拉股价从900美元跌至563美元,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和最高市值时相比,市值更是蒸发超3000亿美元。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小鹏、理想,最近一个多月也跌去了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值。
新能源车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产品和体验的比拼,以及谁能获得收获更多个人消费者,比亚迪率先作出回应后,2021年新能源车将进入新一轮的产品周期。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