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帮粉丝刷数据就能一年获利600多万?近日,中国裁判网公开了一起非法软件刷量案的一审判决书,揭露了背后令人咋舌的“流量生意”。
2018年,一条短时间内转发过亿的明星微博引起网警注意。随后在公安部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将涉嫌制造假流量的星援App开发团伙抓获。
根据公开的判决书,星援App有偿提供批量转发微博的服务,用户不需要登录微博客户端即可转发博文。该行为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告人蔡坤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10万元。
凭借3000余万个微博“小号”,一年获利600多万
判决书显示,被告人蔡坤苗所经营的星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主要经营星援和应援宝两款手机软件。涉案的星援App是对接新浪微博的,客户可以通过在星援App上登录微博账号实现批量转发(又称“抡博”)、点赞和评论操作,而且绑定的“小号”数量没有上限,满足明星粉丝对数据的需求。
两款软件功能基本相同,均使用微信支付方式进行充值。用户可以预充值一定数量的“爱豆”用于注册会员和绑定新浪微博账号,每绑定一个账号收费0.3元人民币。
据被告人蔡坤苗交代,截至2019年2月后台数据,星援、应援宝共有微博“大号”17余万个,这17余万名用户大约绑定了3000余万个微博“小号”。
由新浪微博公司技术员工证言可知,星援App利用非法技术手段获取微博密钥,以及账号的唯一身份标识(UID),并破解加密算法,伪装成不同手机硬件设备,最终实现不登录微博客户端而只登陆星援App就能够绑定大量账户、设置参数、批量转发。
该工作人员称,星援App破坏了微博热搜榜单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影响了微博明星势力榜的排序功能。微博服务器上增加的大量数据,对新浪微博运营方造成经济损失。
法院查实,被告人蔡坤苗获取违法所得6253752.86元,期间购买房产一处,以其父亲名义购买商铺两处。
法院判定,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粉丝和偶像都被裹挟到这场流量竞赛中”
被告人蔡坤苗出生于1995年,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深知“流量游戏”的规则。星援App开发者获刑消息公布后,不少网民留言表示,平台规则某种程度激发了这种“数据竞赛”。
“你们可能觉得很无聊,但在我们看来都是实打实的话语权,”一位流量小生的粉丝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红黑榜、影响力,都是品牌时时刻刻盯着的东西。你又不能保证所有人都遵守规则,所以造成另一种竞赛。”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粉丝还记得,刚加入后援会的时候,曾经无法理解每天有那么多的“打卡作业”,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反正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会玩手机,不到半个小时就刷完了。”
但她也补充道,无论是粉丝还是偶像,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被裹挟到这场流量竞赛中。
近年来,随着流量的作用在饭圈文化中愈发突出,数据竞争乱象不时引发热议。2019年3月14日,Alfred数据室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名为《用大数据扒一扒蔡徐坤的真假流量粉》的文章。结果发现,其中九成转发量出自男性用户,且这些用户大多“关注者为0”、“粉丝数为1”。
数据室负责人Alfred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动辄上亿转发量的微博,通常只有轰动全国的重大事件才有可能达到这个量级。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中,流量数据也成为热门话题。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及,2020年最高院的主要工作包括审理手机应用流量劫持案,惩治网络流量造假,决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就报告内容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法院积极促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依法惩治网络流量造假、流量劫持等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也连续几年带来与数据竞争相关的提案。今年在一份《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数据竞争规则》的提案中,她建议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经济特征的互联网平台,分类设计监管机制和模式,实现分层次精准监管。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黄慧诗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