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来袭!70余件作品构建印尼现当代艺术叙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3-10 21:10

3月1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年度首展“热带风暴——印度尼西亚现当代艺术叙事”隆重启幕。展览共展出70余件精彩佳构,囊括素描、绘画、雕塑、视频等艺术门类,生动呈现了印尼现当代艺术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印尼主视觉海报210121.jpg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印尼似乎是边缘性的一个国家,我们对它的艺术有我们自己的想象。但你看看现实就知道,像雅加达、日惹包括万隆、巴厘岛,这四个艺术重镇的艺术生态非常好,让我震惊。像日惹,我太爱那个城市了。到处都有艺术的氛围,它的教育,它的艺术家与生活的关联,我觉得是发展得很温和、很顺畅、很自然的一个状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此次展览总策划苏丹告诉南都记者。

“展览可以说非常饱满,一共74件作品,在1000多平米的空间里,类型也非常地丰富,能够让我们看到、了解到印尼的历史和它繁荣的当下。”苏丹说。

1.鲁道夫•博尼特 《三个菜贩》 1953.jpg

鲁道夫·博尼特 《三个菜贩》 1953

2.瓦尔特•施皮斯 《原始森林虎蛇之斗》 1928.jpg

瓦尔特·施皮斯 《原始森林虎蛇之斗》 1928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早期先锋”,主要展出早期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些艺术家在爪哇岛和巴厘岛开创了一种被称为“桑加”的艺术团体模式,在印尼独立前就已经很活跃。第二部分“分歧地带”,主要展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一些崭露头角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一时期是艺术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艺术家职业生涯的起点都是雅加达、万隆或日惹的艺术学院的画室和讲台。

第三部分“走向人民”,主要展出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艺术作品。这批作品描述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手法对后来的艺术家有极大启发。第四部分“交叉路径”,展出具有不同倾向和艺术立场的各类流派的作品。1998年,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代,政府逐渐放宽了审查制度,艺术家有更多机会登上国际艺术舞台,艺术发展也进入全新时期。

3.辛杜达索诺•苏佐佐诺《坚不可摧的沙漠》1976.jpg

辛杜达索诺·苏佐佐诺《坚不可摧的沙漠》1976

4.艾哈迈德•萨达利《水平面》1980.jpg

艾哈迈德·萨达利《水平面》1980

展览的两条叙事主线,一方面概括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另一方面通过聚焦艺术家、团体和学派,以及其间的联系来勾勒印尼艺术世界的成型轨迹。通过展示年代与现场地貌,展览将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融入印尼艺术史迂回曲折的汪流之中。每件艺术作品都是时代无法重复的烙印,提醒我们回顾过往的时光、关注当下的现状以及放眼未来社会将会遇到的问题。

“国人的艺术史教育、文化教育,就应该多元。只有去很理性、客观地,以平等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国家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苏丹表示。

5.阿姆鲁斯•纳塔尔西亚《解渴》1962.jpg

阿姆鲁斯·纳塔尔西亚《解渴》1962

6.德德•埃里•苏普里亚《混凝土施工》1996.jpg

德德·埃里·苏普里亚《混凝土施工》1996

7.埃•尼约曼•马斯里亚迪《老大哥们》2000.jpg

埃·尼约曼·马斯里亚迪《老大哥们》2000

据悉,展览中呈现的主要作品源自印尼收藏家林运强先生的收藏,其他作品来自林大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支持。林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6届校友,华裔印尼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印尼现代艺术品收藏家、赞助人。他的艺术收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拥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印尼艺术家的历史性作品。如今,他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艺术收藏家之一。当代印尼艺术是他大量而广泛的收藏品中的主力军,详尽而丰富地展现了当代印尼艺术叙事。

展览将持续至7月18日。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