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在有关5G医疗融合的相关提案中指出,5G智慧医疗目前在具体实践上仍存在问题,未来应打造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水平提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5G智慧医疗的发展。202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下达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工信部和卫健委也下文强调要加大推进5G网络覆盖医疗卫生机构,应用5G切片、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为远程医疗提供更优网络能力等。
事实上,5G远程医疗诊断在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实现。早在2019年8月,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完成一次5G远程骨科手术演示。术中,北京手术室内三路视频信号及手术机器人操控系统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浙江会场。同时,浙江会场通过5G网络实时将专家指导的声音、操作指令传达手术室现场。历时四十分钟,手术过程中5G网络数据传输稳定、音视频无卡顿,手术顺利完成。
去年九月,浙江移动与绍兴市政府、新昌县人民医院等开展‘无废城市’和‘5G医疗废弃物监管’等平台,成为医疗物联网领域的典型应用。
“可以说,未来5G智慧医疗临床需求与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上,5G智慧医疗总体仍然是‘盆景’多于‘风景’,要实现整个5G智慧医疗产业化繁荣还有很多路要走。”郑杰在提案中指出,5G智慧医疗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标准与规范不明确、生态尚待培育、监管和数据安全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
为此,郑杰建议,一是要统筹基础设施投入,建好智慧医疗的信息“高速”,进一步加强5G智慧医疗顶层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效降低社会总体成本。
二是要加快标准制定,进一步明确5G智慧医疗的行业规范要求。明确二级医院、三乙、三甲医院在5G智慧医疗方面相应的建设要求;制定5G智慧医疗的评估标准,细化医院在5G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是要加强应用推广,积极扶持5G智慧医疗产业生态繁荣发展。打造一批面向5G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融合创新载体;推进5G+医疗健康试点项目,加大补贴奖励力度;鼓励基于5G网络的家庭健康管理、5G网络门诊、基层5G远程诊疗和移动检查筛查等服务的推广;加大对5G芯片模组技术研发投入和规模推广的力度。
四是要明确监管要求,切实加强5G智慧医疗的规范管理。明确5G远程手术各方责任、网络容错机制、设备安全阈值等相关要求,增强安全监测、评估、验证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5G智慧医疗数据安全实施相关细则,明确医疗数据的控制者和处理者的权责,引导医疗数据分级开放、有序流动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采写:实习生 樊文扬 南都记者 尤一炜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两会个人信息保护报道集
聚焦2021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