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 张迅恺 白恬 广东清远的小菲(化名)一直想要成为一名母亲,但此前她却被诊断出患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这让她想当妈妈的愿望变得似乎遥不可及。
血小板减少患者是不是就不能怀孕了?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在125-350(10^9/L)范围内,而ITP患者的血小板数却远低于这个范围,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当患者血小板数小于20(10^9/L)时,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或有淤斑、淤点等;当患者血小板数小于10(10^9/L)时,可能出现颅内出血。
因此,ITP患者妊娠期的血小板减少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产时、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ITP患者想要生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简称广医三院)多学科团队的护航下,小菲孕9个月、历经8次住院,终于顺利生下孩子,圆了做妈妈的梦想。
充满波折的妊娠之旅
怀孕9个多月,前后住院8次,小菲从没想过自己的妊娠之旅如此曲折。据了解,小菲怀孕前2年开始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经广医三院血液科检查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妊娠10+周时,小菲出现阴道流血,伴有牙龈出血症状,血小板低至21(10^9/L)。在这种状况下,继续妊娠会增加孕产妇出血及胎死宫内的风险。但由于小菲强烈要求留下胎儿,在与小菲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广医三院血液科、产科的医生决定顶住压力,继续保胎。
广医三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罗冰说,“当孕妇凝血功能正常时,血小板计数不需要达到完全正常。当然整个孕期要避免诱发或加重出血的任何因素。妊娠期ITP最主要的观察指标是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和凝血代偿功能” 。
就此,小菲开始了她充满波折的妊娠保胎之旅:怀孕14+周时,血小板20(10^9/L);19+4周时,血小板16.00(10^9/L);28周时,血小板10(10^9/L);33+周时,血小板 14(10^9/L);35+周时,血小板 22(10^9/L)……每次血小板掉下来,广医三院的医生就会通知小菲回来住院观察,经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少量激素等一系列的对症治疗手段,血小板数能升至100(10^9/L)以上,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
多学科专家为母婴保驾护航
随着孕期的增长,孕妇小菲和胎儿面临的风险也越高。在小菲怀孕第37周时,广医三院组织了多学科讨论。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余琳主任医生认为,小菲经过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上升,但停药后再次下降,随时可发生自发性内脏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且待产过程中可能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胎儿猝死可能,可考虑择期终止妊娠。
产房主任王晓怡介绍,阴道分娩过程胎头挤压,第二产程腹压增加等,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孕妇血循环中的抗血小板抗体L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导致胎儿血小板破坏及减少,可能使分娩中胎儿出血的风险增大,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
在广医三院多学科专家的保驾护航下,小菲最终顺利剖宫产下女儿,出生时孩子非常健康。
在广医三院,像小菲这样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不在少数,在血液科主任医师罗冰专家门诊就经常能看见类似的病例。
春玲(化名)从怀孕15周发现血小板减少、皮肤瘀斑后一直在罗冰的专家门诊就医。在罗冰帮助下,她成功诞下了一名四斤半的健康宝宝。如今,她与宝宝已顺利出院。
一个又一个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准妈妈们得到了安全、有针对性的治疗,圆了当母亲的梦想。
提醒:孕期发现血小板减少及时就医咨询
广医三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罗冰介绍,由于孕期身体内环境、激素与营养水平的变化,某些孕妈妈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最常见“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约占到70%成左右,患者通常无孕前血小板减少病史,怀孕后首次发生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占3%,“胎盘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如孕期并发症:子痫前期、HELL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等占21-24%,往往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罗冰建议,如果孕期出现血小板减少,首先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如血小板低于30×109/L,或有皮肤瘀斑、粘膜出血等出血倾向,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图:广医三院提供
编辑: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