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五年的紧张施工建设,位于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内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正式启用。16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启用仪式暨首任副院长廖月琴女士纪录片《提灯四十载》发布会在新院区内启动。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勇,广东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刘碧茹、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黄光烈等领导,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任副院长廖月琴女士家属代表钟黔君女士等各级领导嘉宾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政领导班子,多位老专家、医护人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悉,这一全新的三级甲等规模的肿瘤专科医院不仅填补了知识城片区三甲医院的空白,其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专业的医疗团队,也将为广州东部地区带去优质的肿瘤专科医疗资源。按照公私合作的模式,新院区正在会同合作医院推进大型、新型放疗设备—质子刀的相关合作。约1年半以后,恶性肿瘤患者在中肿黄埔院区内也能体验到最新型放疗设备质子刀提供的更精准放疗。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活动发来祝贺视频。当天发布的《提灯40载》,正是为了缅怀院士的母亲,中肿创始副院长廖月琴女士。
开场视频《致敬攀登者》带领与会人员了解中肿的奋斗文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的正式启用,是几代中肿人不懈攀登的结果,也是一个载入院史的新起点。活动同时举行首任副院长廖月琴女士纪录片《提灯四十载》的发布会,纪念开院元勋、一代医学攀登者——廖月琴副院长。
中肿黄埔院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核心区域,比邻广州地铁何棠下站D出口,开放床位数达到600张。
据悉,作为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中肿黄埔院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院区西南角即为广州地铁何棠下站D出口,可与市中心、火车站、机场快速往来,方便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院区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00余张,设有16间手术室,高端顶尖的设备设施,时尚现代的工作环境,暖心周到的人文氛围,将更好地满足更广大肿瘤患者迫切的诊疗需求。
“新院区的病床设置为越秀院区的40%,而手术室数量则达到了越秀院区的60%。在黄埔院区,我们更侧重于早期癌症患者的诊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教授表示,中肿黄埔院区采取延伸式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策略。设置的专科为头颈科、胸科、肝脏外科、胰胆外科、结直肠科、胃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科、内科、放疗科、鼻咽科、血液肿瘤科、骨与软组织科、微创介入科等科室。其中骨与软组织科、血液肿瘤科、胰胆外科、分子诊断科已整体搬迁到黄埔院区,泌尿外科的前列腺肿瘤外科团队、内科的泌尿肿瘤化疗团队也已整体进驻黄埔院区。设置了包含10项专科护理服务的“护理专科门诊”诊区,构建院外家庭护理管理延伸以及“医护患”三者有机联动的现代医疗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鋆 肖莹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