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3月18日,据多方媒体报道,深圳银保监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发布《关于辖内银行经营性贷款有关问题的通报》。
据悉,《通报》披露了三起典型案例。其中两例涉及两家银行员工违规操作。某银行光明支行员工李某,在营销展业时出现不规范操作,误导客户套取经营性贷款买房;某深圳分行零售客户经理陈某与“小鹏号”私下合作,通过“小鹏号”推送《平安银行抵押经营贷-可做新过户公司》文章,误导金融消费者借用“空壳公司”违规申请使用贷款。
近一个月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出击,严查涉房资金来源。此次《通报》文件显示,下一步,深圳地区金融监管部门还将不定期通报发现的典型问题,严厉查处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严格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通报三起典型案例
揭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套路”
据悉,《通报》披露了三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深圳某银行光明支行员工展业不规范。
深圳某银行光明支行员工李某,在营销展业时出现不规范操作,误导客户套取经营性贷款买房。
案例二:某深圳分行不规范开展业务宣传。
某深圳分行零售客户经理陈某与“小鹏号”私下合作,通过“小鹏号”推送《平安银行抵押经营贷-可做新过户公司》文章,误导金融消费者借用“空壳公司”违规申请使用贷款。
案例三:深圳市Z房地产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
个人套取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 银行审查不严格
某深圳分行客户钟某于2020年3月16日通过全款一次性付清方式购买房产,次日设立企业,持股100%,持有房产刚满六个月即向某深圳分行申请房抵经营贷,贷款金额226万元,资金受托支付至张某在农业银行的个人账户。当日,张某向刘某等16人合计支付资金217万元,其中支付至刘某178.77万元,经核实为代钟某购买某住宅楼尾款。深圳市Z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钟某购房、成立企业、贷款咨询等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
通报称,针对上述典型案例,深圳金融主管部门已责令相关银行立即整改,限期收回违规贷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深圳已提前收回5180万涉嫌违规贷款
深圳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开展经营贷专项整治以来,该局在2020年共部署深圳辖内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针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银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叫停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处罚违规机构4家,处罚问责违规责任人14人次,处罚金额合计575万元。
今年2月,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窗口指导辖内商业银行,严防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组织银行开展快速排查,责令银行提交自查报告和承诺函。继今年3月深圳市金融监管部门召集多家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各银行排查经营贷流入房地产情况后,深圳各大银行很快推出实招。
南方+记者当时报道,从深圳四大国有行和几家主流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了解到,为了严防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深圳银行业推出了覆盖贷前、贷后的全流程管控,包括严格审查经营贷款主体资格,强化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等措施。
当日排查的内容包括2020年5月1日以后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口径贷款,以及以个人名义申请的房抵经营贷。当时,已有个别借款人因违规使用经营贷被银行提前收回贷款。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叶霖芳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