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1-03-19 13:19

在刚刚正式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其中,再次明确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强调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科创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公开资料显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最早源于2017年6月24位在港两院院士的请求。彼时,24位院士联名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

习近平主席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他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习近平指出,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大众领域,香港创新科技最知名的可能要数大疆无人机。而在大疆崛起的背后,正是一个香港科研成果在深圳落地孵化、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深圳更低的创业成本和配套完善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吸引港科大毕业生汪滔在2006年来到深圳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短短十几年间,大疆已经成为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80%的世界明星高科技公司。

近年来,有关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政策持续加码。

2018年9月20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及《科学技术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关于开展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的协议》分别签署。在当天的签署仪式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为香港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进行授牌,它们正式更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单列一章对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行规划,其中指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2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关于“十四五”开局之年支持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新举措时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支持香港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牵头或与内地机构合作承担国家基础研究任务,支持港澳学者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并发挥更大作用。将以科研项目合作为抓手,推动内地与港澳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

“这里要特别讲一下,每次去香港、澳门,他们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这方面的一些专家学者,确实对于参与祖国、参与内地的科技创新热情很高,而且能力很强,他们的实验室、他们所做的成绩,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操守、国际化视野,都使我印象很深。”王志刚说,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港澳科技力量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业。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徐劲聪

编辑:徐劲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