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有媒体发表了名为《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文章,称“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除菌农药的稀释浓度,泡药后安全间隔期被忽视,不经储藏直接上市,果农称他们从来不吃”。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随后,当地多个部门对此事进行回应。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发文称,联合工作组实地排查发现,所排查的水果加工企业都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剂进行规范保鲜处理。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消息称,工作组在武鸣区随机抽取了6家沃柑生产企业,共抽取18个样品送检,结果显示本次送检样品全部合格。
3月18日,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产品是否合格应以检测报告来认定,与“不规范用药都是不合规的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媒体曝光称武鸣沃柑“泡药”,安全间隔期被忽视
3月15日,有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文章,称“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除菌农药的稀释浓度,泡药后安全间隔期被忽视,不经储藏直接上市,果农称他们从来不吃”。
文中写到,其中有果商称,受利益驱使,一些果商并未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进行稀释,沃柑浸泡过药水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储藏降解。一家洗果厂经理也表示,如果对洗果厂的除菌剂不放心,担心沃柑运输途中腐烂,果商还可自行购买除菌剂继续添加。
在安全间隔期方面,文中称,部分抑菌农药在外包装上都明确注明,使用后果品需经过约30天或45天的安全间隔期方可上市。“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被明确要求使用后需储藏的入库类抑菌农药并没有被区分对待,农药商及洗果厂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
文章称,就沃柑在采摘后使用百可得、咪鲜胺等除菌剂保鲜的问题,采访了广西柑橘行业协会会长许立明。文中指出,许立明表示,使用保鲜剂是国家明确容许的,在一定用量上对果品和人体没有伤害,果品使用保鲜剂浸泡之后无需间隔安全期等待上市,可直接运往市场,“不仅是柑橘,其它的果子都用保鲜剂,况且柑橘有皮,可以剥皮吃。也没有人超量使用保鲜剂,因为要考虑成本,所以不用担心”。
上述文章发出后引发公众热议,有网友称“最爱吃沃柑这下不敢买了”“希望监管部门严查”等,也有网友表示,“并没有看到有人超量加药的证据”“没有检测报告证实”“不能以偏概全”等。
当地多个部门回应,抽检样品全部合格
事件发酵后,当地多个部门作出回应。
3月16日,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发文称,3月15日上午,网络上流传名为《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武鸣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沃柑加工销售市场展开排查。联合工作组对城区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批发点等销售的沃柑进行抽样检测。
文中称,实地排查发现,所排查的水果加工企业都能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要求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剂进行规范保鲜处理。
3月16日,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官方微信“南宁农业”发布消息称,3月15日,南宁市农业农村局派出的工作组在武鸣区随机抽取了6家沃柑生产企业,共抽取18个样品送检,重点检测抑霉唑、咪鲜胺、2-4滴等6项关键指标。3月16日下午,经南宁海关技术中心检测,结果显示,本次送检样品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该局称,在水果贮运保鲜中,按照标准和规定使用抑霉唑、咪鲜胺、2-4滴等保鲜剂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根据国家标准(GB 2763-2019《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规定,咪鲜胺、抑霉唑和2-4滴最大检出限量标准分别为5mg/kg、5mg/kg和0.1mg/kg,本次送检样品检出咪鲜胺最大值为0.26mg/kg,抑霉唑最大值为0.051mg/kg,2-4滴最大值0.052mg/kg,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3月18日,针对上述事件,南都记者联系了南宁市农业农村局,该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日常都会进行生产过程的监管,如监督抽查、抽样检测、上市前企业自检等方式去监管。该负责人还表示,产品是否合格应以检测报告来认定,与“不规范用药都是不合规的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此外,3月17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不排除一些散户种植户有这种可能,沃柑本身的保存时间就能长达一个月以上,而如果不规范使用保鲜剂,其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反而额外增加了种植户成本。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潘彩伟接受采访时称,监管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沃柑进行抽样检测农残,包括保鲜剂的使用来说,各个分选厂都是合格的,没有超出技术规范的范围。
文中“受访者”发声,称表述与其原意不符
3月16日,广西柑橘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许立明在短视频平台发表声明称,3月15日有媒体发表了两篇文章,在文章里面提到曾经采访过他。
对此,他表示,上述文章的记者从来没有对其进行过实名的、面对面的采访,“不知道文章里面提到的,讲的那些话从何而来。如果记者是通过匿名的电话采访,希望他们把电话采访的录音拿出来,跟文章所写的文字对比一下公之于众,看看电话采访的录音跟他们所写的文字内容,能不能对上号”。
3月18日,南都记者就相关问题电话联系了许立明,他表示,上述声明确实是其录制发布的,3月15日广西柑橘行业协会发表的声明也是由他起草,“与声明中观点不相同的地方都不是我的本意”。
这份名为“普及柑橘保鲜常识引导健康消费”的声明中称,沃柑是一个较耐贮藏的品种,留树保鲜时间可达四个月。从果园采摘入库后,不用药物保鲜处理能贮存30天以上。如果用单果袋包装,冷库贮藏,可以保质60天以上。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保鲜药剂处理,可以减少贮藏期间的腐烂率。
声明称,果蔬药物保鲜,防菌处理用抑霉唑和咪鲜胺,保鲜用2.4-D。全世界的水果保鲜都采用这个配方。目前沃柑采收直接送到市场销售的不必做药物保鲜处理,入库贮藏保鲜的需在冷库贮藏40天以上,才会投入市场销售。
声明中还提到,当前沃柑药物保鲜,使用上述药物作保鲜处理,不按规定浓度,不按农药安全间隔时间出库,只是少数现象。
许立明称,从目前南宁市检测的结果来看,直接从生产线抽样取下来的沃柑,检测就已经全部合格,没有农残超标。“而且我个人认为,对消费者负责,更重要的是果品下线的那一时刻,保鲜剂的残留是否超标,是否符合了允许上市的标准。”
他表示,广西武鸣沃柑严格按照《沃柑采收及保鲜贮运技术规程》、《武鸣沃柑生产技术规程》等章程进行生产销售,具体的执行效果需要相关各方面的监督以及行业自律。
“这件事情从侧面也反映出需要我们更加强化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也要需要强化行业的自律,对消费者负责。但如果是片面的以一两个例子就攻击这个行业的话,我认为也很不恰当。”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马铭隆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即时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