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民生诉求一网办,党建引领治源头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1-03-20 17:33

在建的深圳地铁14号线,是深圳首条采用全自动化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40分钟内可实现由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中心区,计划2022年底试运营。但是,这家门口的地铁频繁受到民众批评吐槽和投诉举报。

民生1.jpg

通讯员供图

坪山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中铁深圳14号线项目部党支部了解项目进展,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进入地铁施工现场参观体验,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很多问题和难点“不理解的原因是因为不了解”。

持续推动民生诉求“一网通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延伸到基层最末梢;推行“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住宅小区治理;构建房地产市场“三全”监管体系,保障市民“住有宜居”……从2017年开始,按照“小切口、深层次、渐进式”的思路系统布局,坪山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从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了多轮民生诉求改革,为民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和诉求受理平台。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该项改革不仅让市民的合理诉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提升服务,明晰职责。”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表示,民生诉求受理平台通过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还为政府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了源头治理和智慧治理。

“我们首先把151个线上民生诉求受理渠道,整合为主推微信端的‘@坪山’入口,让居民反映问题只需‘手指滑动’,不再为‘找谁投诉’而发愁。”坪山区政数局局长胡锴说,随后通过全面统一全区事件分级分类标准,形成了19大类1285小类的《“一网统管”职责清单》。以迭代更新的方式精简环节、压缩时限、提升效能,并通过修订《民生诉求事件管理办法》和升级系统固化改革成果。

民生3.jpg

通讯员供图

2020年,坪山进一步将“民生诉求系统”延伸到社区,推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把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和党群服务“一站通办”有机融合,让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对接群众诉求,把全部事项纳入流程进行分拨办理,社区不再兜底负责。此举不但提高了群众诉求办理效率,更有效减轻了社区压力,形成线上系统和线下阵地互补共促的治理体系,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目前,民生诉求系统正在进行第五轮改革。”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介绍,“我们把智能感知,包括数据分析、数据驱动全面纳进来,让更多科技手段去感知和发现问题,让这个系统更完善。”

2020年,坪山区推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对推动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和党群服务“一站通办”进行了有益探索。民生诉求系统上线后,该区累计受理民生诉求事件13万宗,办结率99.98%,近一半事件一天办结,民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夜里11点04分,市民通过@坪山反映巷子口有人乱丢大件垃圾,1分钟后,坪山区民生诉求中心予以立案,按照全区统一的事件分级分类清单分拨至马峦街道市政管理部门,第二天一早市政中心组织环卫企业对大件垃圾进行了清运,并及时答复居民。

“每天第一时间用短信将热点问题和领导批示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形成‘民生诉求早报’制度,提醒、督促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未诉先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20年信访量和集体上访同比下降50%。”胡锴介绍。

如今,在坪山区各社区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居民可现场办理215项事务,可通过政务一体机在线办理176项事务,可办理88项下沉区直部门社区服务事项,群众不出社区就可把事情办好。

民生2.jpg

通讯员供图

接下来,坪山区将贯彻“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建设思路,围绕深圳“双区驱动”战略和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目标,在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上先行先试,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智慧型、服务型政府。

采写:见习记者 刘诗豪

编辑:冯肖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