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针对目前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针对注册制审核必要性、注册制IPO信息披露的不足、IPO“带病闯关”、IPO排队现象等作出回应。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监管层正全面从严把关拟上市企业质量。近日,已有证监局明确提高了对拟IPO企业的辅导要求,并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带病申报遇到现场检查就撤者或出具监管函。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84家企业终止/中止审查或暂缓表决等,创下了高峰值。去年12月份以来,终止/中止审核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32家。
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公众利益
注册制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
注册制要不要审?关于注册制审核必要性,易会满指出,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公众利益,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
“由于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公众利益,全球主要市场都有比较严格的发行审核及注册的制度机制和流程安排。美国监管机构有庞大的专业团队分行业开展审核工作。香港交易所和证监会实行双重存档制度,均有审核,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都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证监会注册环节对交易所审核质量及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进行把关并监督。从实践情况看,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
中国股市有1.8亿个人投资者
“市场决定仅靠形式上的信息披露还不够”
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吗?关于注册制IPO信息披露质量,易会满表示,中国的市场实际决定了,仅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还不够。
“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条件更加精简优化、更具包容性,总体上是将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但中国的市场实际决定了,仅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还不够,中国股市有1.8亿个人投资者,这是哪个国家都没有的,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出发来考虑问题。我们始终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在审核中对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把关。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板块定位问题、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等。我们认为,这是当前阶段的必要务实之举。”
对IPO“带病闯关”将严肃处理
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中介机构已经适应了吗?关于保荐券商机构职责,易会满则称,注册制下,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对IPO“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发行人上市的‘可批性’,也就是要获得审核通过;现在应该是要保证发行人的“可投性”,也就是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标的,这对‘看门人’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了。”
此外,易会满在发言中还描述了近期IPO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撤回情况。易会满表示,“最近,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易会满称,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对此,我们正在做进一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总的要进一步强化中介把关责任,督促其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相关办法、规定。
IPO排队现象与历史上的“堰塞湖”有区别
需充分考虑投融资动态平衡
如何保持一二级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IPO排队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与历史上的“堰塞湖”有区别。要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的动态积极平衡。
“近期,市场对IPO排队现象比较关注。有观点认为,既然实行了注册制,发行就应该完全放开,有多少发多少。我们认为,排队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这与历史上的‘堰塞湖’是有区别的,以前IPO停停开开,预期不明朗,有的排队要两三年;注册制改革后,注册审核周期已经大幅缩短,接近成熟市场。要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的动态积极平衡。只有一二级市场都保持了有序稳定,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
IPO申报全面收紧
地方证监局提高IPO辅导要求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监管层正全面从严把关拟上市企业质量。近日已有证监局明确提高了对拟IPO企业的辅导要求,并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带病申报遇到现场检查就撤者或出具监管函。
Wind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今年以来已经有84家企业终止/中止审查或暂缓表决等,创下了高峰值。20家抽中的现场检查企业中有16家撤回申请。大规模的撤回申请传递了监管全面从严的信号。
实际上,终止审核潮从去年底就开始发生。去年12月份以来终止/中止审核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32家。撤回的企业中涉及多家券商中介机构。根据媒体统计,132家撤回企业中,担任保荐机构数量最多的是中信证券。其保荐的企业中,有15家终止/中止审核。其次是民生证券与国泰君安,各有9家。海通证券与招商证券的撤回企业数量分别有8家,国金证券是7家,华泰证券有6家。
有投行人士认为,IPO出现大规模撤回申请并不是监管层控制发行节奏,而是源自企业自身质量不过关。注册制下,大批企业争相上市,也导致了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从严监管可以将资质差的企业剔除拟IPO队伍,为真正优质的企业让路。
采写:南都记者 黄良东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