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高龄依然身体不错,不想一次失去中心摔倒后脊椎出现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家人一度非常担心超高龄的老人能否扛得住,不做手术,老人长期卧床也会导致心肺功能、免疫力下降……家住番禺的百岁老人胡婆婆及其家人,就碰到了这样艰难的选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主任高梁斌教授和胡旭民副教授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康复方案,成功为胡婆婆实施了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手术创口不足0.5厘米。这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使胡婆婆重新站了起来,消除了长期卧床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而且刷新了该院实施椎体成形手术患者年龄的最高纪录!
X光及磁共振检查显示,胡婆婆L1椎体压缩性骨折、T12椎体压缩性改变伴下缘骨髓水肿
跌坐后椎体骨折,百岁老人卧床不起
据胡婆婆女儿刘女士介绍,胡婆婆的身体一直不错,但在去年11月一次因失去重心坐下后,当时就感觉到胸腰部疼痛,平卧休息时可缓解,但稍微走动又会加重。
由于受伤后胡婆婆虽感疼痛,但在家属帮助下但仍能进行活动,所以当时没有到医院寻求治疗。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胡婆婆胸背部疼痛愈来愈重,无法正常下床行走。于是,家人把胡婆婆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就诊。
骨科胡旭民副教授介绍,胸腰椎正侧位X光及磁共振检查显示,胡婆婆L1椎体压缩骨折、T12椎体压缩性改变伴下缘骨髓水肿。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学资料,胡婆婆被确诊为“胸12、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
胸背部疼痛让胡婆婆只能卧床,无法下地活动
小切口下进行大手术,为老人重塑椎体
经详细术前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在科主任高梁斌教授指导下,由高梁斌教授和胡旭民副教授主刀,为胡婆婆在局麻下实施微创经皮胸12、腰1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无须开放手术,手术在C形臂透视下进行,通过靶点穿刺,分段式、分时段注射骨水泥,同时密切监视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防止骨水泥渗漏。手术总共3个切口,每个切口不足0.5厘米,手术耗时仅30多分钟。术后胡婆婆胸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当天下午就可以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
老人在10年前摔伤后,就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做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这次受伤刚开始她没有在意,只是感觉后背部疼痛,还可以活动,可第二天疼痛开始加重,已经没法下床了。刘女士表示,“让我们家属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妈妈又可以正常下地行走了。看到她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T12、L1椎体内填充效果满意
术后胡婆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高梁斌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防止椎体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手术经皮穿刺无须开放,因此创伤较小,对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痛疗效好,患者一般术后即刻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褥疮、肺炎等疾病。
“虽然胡婆婆已经101岁高龄,但平日身体状况良好,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不过因俯卧困难,只能吸氧并严密监测患者状态下采取侧卧位进行手术,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经仔细评估后,我们顺利为她实施了椎体成形手术。”高梁斌教授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黄宇先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刘祥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