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大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体现。当前,以光大We谷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正以串珠成链、连链带片之势,深度参与到东莞数字经济新经济的发展浪潮中。
东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信息产业的核心,东莞软件产业正迎来深度融合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今年东莞发布的市政府“一号文”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今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在内的多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要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27.9%
云智能工厂、汽车制造“数字化工厂”、防火控温的智慧园区......过去一年,软通动力迎来了在松山湖的飞跃发展。据软通动力(东莞)总经理孙宏亮介绍,公司凭借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以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端、企业端、行业端等不同角度,助力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完善,实现工业企业完成向深、向实、下沉、集群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打造推动东莞向先进制造业中心升级的新动力。
2020年,随着公司业务扩张,年产值达数千万元,并顺利实现了企业员工规模与生产总值双倍增。今年,随着软通动力在汽车、大数据、国产技术软件、5g等领域发力,企业员数必将得到持续扩张。“如今,我看到越来越多人愿意前来松山湖工作,许多原本在深圳的员工也陆续迁到松山湖办公。”孙宏亮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有好消息的是,这个月底,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力普”)的INMS可视化运维系统即将上线。其中,公司的年度创新产品——可视三代系列POE交换机也将作为系统构成的其中一台设备,共同推向市场。
公司董事长鲁小永介绍,在实现wifi、路由器、户外大屏等各种电子设备互联的同时,该系统携带的 “可视化电子标签”,能够帮助客户及布线工程师对端口工作情况及负载情况进行精确判断,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排除网络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数字经济正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板块。2020年,东莞服务业增速大幅提升,其中“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居全省前列。
软件企业的加速聚集发展,正成为驱动东莞未来工业的重要力量、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广东省工信厅产业集群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松山湖科学城已成为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平台。以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为例,作为东莞市唯一一家“软件+数字”双授牌产业园区,这里已入驻企业超过500家。其中,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100多家,包括歌尔股份、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整个集群呈现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创企业梯度分布的态势。每天,6000多位“码农”在园区内为东莞数字产业生态创造价值。
光大We谷总经理魏华文表示,预计到2022年,园区数字软件产业实现年产值20亿,“园区将聚集数字软件产业及相关领域企业160家,数字软件产业创造利税4000万元,预计从业技术人员将增加至8000名。”
从“人”入手 构筑软件产业生态圈
作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对软件企业的影响作用更为重要。政策和人才环境,则是“筑巢引凤”的两大法宝。2018年和企业来到松山湖的孙宏亮,目睹了在短短三年间松山湖的发展变化。“松山湖积极引入先进产业与企业,政策与配套服务不断优化,我能看到园区数字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孙宏亮表示,正因如此,这里单子多、营商环境好,公司业绩翻倍自然水到渠成。
“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团队管理、资金运作...几乎样样都需要我亲力亲为。”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伟强表示,企业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坚成长,一是组对了“好团队”;二是选对了“好地方”。选择落址松山湖,让这位初次离开象牙塔“下海”的专家,在公司经营运作过程中省心不少。
为了给园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据魏华文介绍,光大We谷聚焦人才工作与生活两大纬度:一方面,以光企会承载,建立高质量的企业家圈层,更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促进企业的供给对接;另一方面,建立桌游、篮球等社群及俱乐部满足休闲、运动、社交的需求,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同时,在人才培训方面,据易思训教育学院院长唐曙介绍,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IT人才培训、企业内训到企业线上教育系统解决方案等多种能力服务,并通过对接高校,不断培养行业“新鲜血液”,助力企业建设系统的人才培育体系,转型学习型组织。
2月2日,《关于推动松山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在整合超80万平方米低成本空间的同时,松山湖将为软件企业人才培训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为高端软件推广最高补贴500万元, 为平台型企业建设共享平台单项最高补助1000万元,从而力促园区软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2020年12月,《关于推动东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提出建立梯度培育机制、鼓励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五个大方面政策,包含15条具体措施,全面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助力东莞制造业转型提质发展。
目前,东莞市工信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工作方案,通过实施扩大人才招引,加强人才培育,提升人才服务,创建“东莞软件”品牌,促进软件产业氛围和软件人才交流,强化产业集聚,推动东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相关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正抓紧研究制定,将于3-4月全面启动2021年信息化资金申报工作。
对此,多位业内企业家及专家表示,过去,在广州与深圳中间的东莞对软件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政策出台后,退税、补贴等措施,以及优先支持本地软件系统的举措,对软企都是重要利好,相信将吸引更多软件人才与企业扎根东莞。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通讯员 黄晓琳
编辑:梁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