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馆新馆年底投用!广州力争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场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3-25 16:42

3月25日,记者从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文化馆新馆将在今年底投入使用。

据悉,广州文化馆新馆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一个风格鲜明的“岭南园林式的文化馆”。该文化馆位于城市中轴线南端,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遗保护传承于一体,预计将成为广州另一张颇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广州文化馆.png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效果图。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彩群在会上表示,将以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为契机,优化设施布局完善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高标准建成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总量达到350个以上,保障每5.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总量达到120座(其中特色专题博物馆10座),实现每1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截至2020年底,

广州全市平均约每5.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欧彩群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开工建设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粤剧院、广州海事博物馆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也初见成效。截至2020年底,广州共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699个,全市平均约每5.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在广州,13个区级以上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其中广州图书馆连续6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连续4年主要服务指标居全国同类图书馆首位,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花都、黄埔、越秀区图书馆获评全国“综合服务效能之星”。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介绍,2019年广州图书馆服务效能达到“十三五”时期最高水平,而2020年线上服务成为增长新亮点。2020年,各图书馆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参加读者活动人次达到1991万人,其中线上1770.63万人次,线下220.48万人次。

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博物馆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5家。截止2020年,全市各博物馆总藏品数量138.69万件(套),其中文物数量总计16.37万件(套)。每年入馆参观人数1376万人次,推出各类精品展览450个以上。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仅要“树标杆”,还要足够“下沉”。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申国海介绍,广州市从化区按照“城市十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的要求,全面打造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至2020年底,全区65所小学,已建成小学分馆41个;在学校定期开展流动书车下乡活动已有11年,每年平均下乡150天次。

“十三五”期间,

广州群文活动惠及市民群众1.2亿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欧彩群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文化馆(站)共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9万多场次,涉及公益演出、公益培训、公益展览、非遗传承、节庆活动等,惠及市民群众1.2亿人次。

在数量上有长足进步,在质量上群文创作精品迭出。2019年,由广州市文化馆原创、演出的曲艺作品西河大鼓书《大营救》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群文领域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奖作品;2018年,南沙、越秀、黄埔等区文化馆选送的《黄玫瑰》、《我们的城市·漆器》、《铃儿响叮当》等荣获全国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广州市文化馆馆长牟辽川介绍,近两年来市、区文化馆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要求、展现岭南魅力、刻画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优秀群文作品,如《大营救》《高胡声声》《雨过春曦》等,收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60多个。

在非遗传播方面,我们通过“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推动广州非遗传承人群集体“触网”,还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创联盟,参加了东莞非遗墟市、大湾区文创联展等活动。

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徐斌表示,黄埔区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创编以黄埔企业家为原型、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大型舞剧《到那时》被列为中宣部大湾区主以题创作重点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继3月19日、20日在北京大剧院公演后,4月1日、2日将在广州大剧院举行公演,受到媒体、专家和群众的热捧。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编辑: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