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惠波诗集《春秋集 · 春卷》和《春秋集 · 秋卷》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黄惠波的第七部和第八部诗集。
黄惠波是深圳著名诗人。《深圳蓝皮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0)》第 251 页这样写道:"点数近五年深圳的诗歌成绩,有 4 位诗人不可绕过。他们分别是朦胧代元老吕贵品、王小妮,抒情哲理诗人黄惠波,打工诗人郭金牛 …… 黄惠波是一位低调而勤奋的诗人。黄惠波的抒情诗、敘事诗酣畅淋漓,激情而绚烂;他的哲理诗融诗的境界、哲学的理趣于一体,使诗获得哲理的玄妙,表达了诗人刹那间情与思的向内探索,捕捉刹间心灵迸发出来的智慧以及对宇宙人生万物众生形而上的观照。"
在疫情防控的 " 忙碌 " 中写就千行长诗
《春秋集 · 春卷》收录了黄惠波的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在" COVID-19 "的日子里》以及评论家、博士于爱成的长篇诗评《悲歌,以颂诗之名》。诗作 10 章共 108 节,每一章节都能独立成篇,汇合则为一部 1600 行的长诗。
关于长诗的写作,黄惠波久负盛名的《胡杨 · 秋问》创作于 2015 年 10 月。后来,他并没有在这个已有心得的文体领域有新的涉猎。直到 2020 年新春伊始,他拿出一部一万五千言的长诗,行数比之于《胡杨 · 秋问》也长出三倍。
黄惠波也在《春秋集》总序中回顾了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在" COVID-19 "的日子里》的创作过程——此组长诗创作始于除夕之夜从家中漫步到龙城广场的途中——"在这个特殊之夜,一路上我想了很多,从龙城广场想到地球村,从我的家人朋友想到我的同类。我的思绪不能自已,仿佛水库的闸门被打开,浩荡的静水奔涌而出。《假如我是风雨雷电——在" COVID-19 "的日子里》就这样在除夕之夜孕育了!"
2020年 2 月 8 日凌晨,黄惠波完成当天的工作,"在冷颤中写下的那些滚烫的诗句",一直到凌晨3点。 3 月 6 日,初稿完成,4 月 8 日最终定稿。
《假如我是风雨雷电——在" COVID-19 "的日子里》于 2020 年 7 月在《深圳文学》杂志及其公众号发表后反响热烈,多家媒体和公号相继转发。
于爱成认为:"总体来讲,全诗风格鲜明,浪漫激情,炽烈的情感如同岩浆在大地之上滚涌蔓延,又有风火相激、晴天霹雳、电闪雷鸣、撼动天地之效果,像极了诗歌的主旨和本事——假如我是风雨雷电。"
211 首小诗献给疫情防控下的世界
《春秋集 · 秋卷》则"以 211 首小诗和一声轻叹/奉上对善良而倔强人类的/倔强的善良"。把 211 首小诗献给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的 211 个国家和地区,并将组诗总冠名为《假如我必须选择你——在后" COVID-19 "的日子里》。
这些短诗的创作始于 2020 年 4 月 10 日深夜。黄惠波回忆,当天,他在小书房里翻阅报纸,该报纸整版介绍了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把各国染病和死亡人数从高到低列表排名。"在这个静夜,我平静的心突然狂跳!地球村有恙,谁能独善其身?!当年周游列国的情景一幕幕呈现。我强烈感觉到我可以且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去买了三张《世界地图》。"
随后的日子至 2020 年 11 月,211 首小诗陆续成型,《假如我必须选择你——在后" COVID-19 "的日子里》由此降生,这就是《春秋集 · 秋卷》。
《假如我必须选择你——在后" COVID-19 "的日子里》211 首小诗,地理与历史相融、文学与哲学相映,耐人寻味,一经出版便悄然传开,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
三十多年诗歌创作中"人民性"风格鲜明
《春秋集 · 春卷》和《春秋集 · 秋卷》是黄惠波的第七部和第八部诗集,这位曾被称为"面对诗歌,背对诗坛"的诗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如天马行空般放逐诗歌,遣诗歌与诗坛对话,其作品总是能不动声色地拨人心弦,宛若惊鸿掠过水面。
其实,作为一名勤奋的诗人,从诗歌《献给母亲》到《摆渡人》,从《禾火集》《知秋集》,《三秋集》到《秋问集》《秋路集》《秋草集》。读者喜欢黄惠波,是因为其诗歌创作中鲜明的人民性,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能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值得关注的是《春秋集 · 春卷》以橄榄绿封面"祈求世界和平",《春秋集 · 秋卷》则以胡杨黄形象"宣示生命坚韧"。也许诗人想告诉人们,哪怕面对灾难,也要永远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强不息,化祸为福。
问起为什么会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环境下写下这些诗歌,黄惠波提到了他最喜爱的诗人之一,普希金。据悉,当年普希金因俄罗斯爆发霍乱疫情被隔离于波尔金诺乡下三个月,成就了其一生最丰收的创作:完成了长诗《科洛姆纳小屋》,创作了 32 首短诗、《别尔金小说集》和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 奥涅金》三章,以及四小悲剧,还有 13 篇评论和 17 封书信。
同样的疫情防控期间,黄惠波用诗歌的方式向偶像致敬。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通讯员 唐华刚 周钰琳
编辑: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