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加速进场,疫后“车后市场”要用数字化抢4S店蛋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1-03-26 22:17

车后市场“抱团”发展,并非新鲜事,但在去年疫情冲击下,一些二三线平台竞争力骤然下降,而独立的中小汽修厂,不与大平台合作,生存也是愈发艰难。

进入新年以来,一线平台频频秀出加大布局的动作,天猫养车则举办了首场大规模的招商活动,首场招商活动放在了车后市场极其发达的广州,途虎加强自己的智能供应链布局,打造西部智能总部,还传出了IPO的消息,京东的汽车后市场团队,也迎来人员大变动……

汽车后市场是慢且重的行业,对于行业为何在2021年明显“提速”,天猫养车负责人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认为,目前国内车主对4S依赖度依然较高,汽修养护门店一直面临着规模小、获客渠道少、技术老旧等众多发展难题,连锁养护品牌在供应链、品牌力完成储备后,快速开店将成为现实。

机会凸显,消费者没那么爱4S店了?

新康众COO李逸告诉南都记者,4S店因为其“背书感”,在国内依然是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这一比例远高于发达的汽车市场,如美国等,但就4S店来说,其也有着天然“硬伤”。

李逸分析指出,4S店的问题是单一品牌的密度不高,消费者去维保,往往需要费时间在路上,到店以后,往往要花上半天,“尤其是高端车的车主,时间可能更耗不起。”他认为,4S店经过长期发展,只服务于一个品牌的模式,让其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现在卖车本来利润不高,可能约70%利润都在售后。”

另外,4S店还存在运营成本高企,经营环境面积大,以及应对销量下行等等的压力,于是乎,消费者久而久之就产生了4S店“偏贵”的印象。

消费者没有以往那么“爱”4S店,也有数据支撑。知名数据分析机构J.D. Power提供给南都记者的 2020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显示,随着传统售后业务用户忠诚与服务盈利步入下行通道,消费者过去12个月光顾经销店的次数环比下降17%;在经销店花费的金额环比下降10%;拥车13-24个月的用户首次使用独立售后渠道的时间提前1个月,意味着经销商客户流失加速了1个月。

也就是说,消费者光顾4S店的次数比以往有所下降,且“脱离”4S店体系的维保,比以往都要早。

车后市场阿里900.png

(新康众COO李逸。)

因此,李逸也认为,很多消费者在买第二、第三台车后,已经不一定会选择 4S店进行售后服务,“更多车主选择出来看看密度高、性价比也高的品牌汽修门店。”

另外,众多汽修养护门店一直面临着规模小、获客渠道少、技术老旧等众多发展难题,去年的疫情更是给汽修行业带来数月的空白期,对部分基础薄弱的个体商户的抗风险能力,也提出了极大考验。

因此,这都是催生行业“抱团”的重要因素。天猫养车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2月,已有11500多家门店申请加盟,经过筛选后,有800多家正式签约,目标是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3000家的级别。但对比途虎养车,这样的规模还不算大,后者截至去年12月初,已有工场店2300家,合作店13000家,且仍在扩张中。

现实挑战:利用数字化带来增量才是关键

除去途虎以及天猫这样的巨头,市面上仍有大量连锁品牌供加盟,但摆在中小汽修企业的核心问题是,加盟后的生意,会否有增量。

天猫养车的加盟商江先生向记者表示,在汽车后市场中,更看中的是门店运营,“在日常运营中品牌不仅为门店提供车主大数据分析、运营指导,还提供营销输出、员工培训及管理机制输出等,助力门店发展。”

李逸介绍,目前加盟商的政策是合同5年一签、品牌使用费3年一交、保证金10万,较早加盟的汽修店会享有一定品牌使用费的优惠。对于加盟商的增量焦虑,该平台只收增量部分的管理费,且老店加入满3个完整月后才开始计算增量,新店满6个月才计算。

车后市场阿里1520.png

(加盟商咨询平台政策。)

“目前这个行业存在很多没被解决的问题,车主的需求问题、加盟商盈利问题、员工就业等。”李逸坦言,只有加盟费用低,通过供应链和采购能力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成本,把利润全部给到门店,才有可能让行业健康发展。

“比如一个保养套餐机油机滤+工时500元,其他平台上可能门店只能拿工时费,但我们是把500块机油养护套餐里所有的利润全部给门店,我们只拿供货部分的差价。”李逸举例,加盟商进来后,毛利额不增加是不收管理费的,只有门店的效率变高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成本才有可能进一步分摊。

不过,品牌与加盟商也是互相选择的过程,李逸表示,一方面是品牌和供应链要给加盟商足够的信心,而加盟商既要通过硬性的规定,还要进行考试、面试的环节筛选 。

对于为何能快速开店,李逸把功劳更多归结于供应链的建设,以及数字化的能力“通过供应链管理,提供车型匹配度高的正品货源,以及大量的前置仓,能让配件甚至在在15-20分钟就能送到门店,服务的实现,只需要消费者简单操作APP即可。”至于背后的技术能力,阿里的数据中台也扮演重要的作用,包括阿里生态的连接,在线预约购、库存数据库等。

李逸表示,门店的选择,会考虑附近的线上车主多不多、线下2公里范围内车主多不多、附近的车主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上。另外通过数字化,让加盟商建立完备服务体系,实现自我的“改造”。

记者点评:车后市场数字化升级仍然长路漫漫

就当下而言,车后市场的在线品牌,已经逐步孕育出寡头效应,腾讯系的途虎在门店数量上明显领先,而阿里系的天猫养车,选择在2021年大规模扩张,也透露着行业巨大的增长空间。

本质上,品牌的车后市场平台,都是以供应链为基础,让门店通过标准化的“变身”,装上数字化的“大脑”,进而提升效率。

然而,在万亿级的后市场中,4S的“老大”地位依然稳固,尤其是豪华品牌车主依然更信赖4S店,甚至过保后依然喜爱返回4S维保。而入网的汽修店比例总体依然极低,去年有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后市场门店连锁化比率还不超6%,远低于美、日的成熟市场。

因此,某种程度上,途虎、天猫、京东们某种程度上还不存在太大的竞争关系,而4S店、连锁平台以及小型汽修店,暂时也不存在绝对的取代关系。

未来更多汽修店“入网”,通过数字化升级服务能力,都将是大势所趋,但不论哪方参与者,提升用户进店前后的体验,利用供应链优化零配件供应,保证服务品质的一致性,才是车主们更看重的。

微信截图_20210111150518.png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员 智能研究出行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