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书写蓬勃志,少年篇章竞风流。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从2021年开始推出季度及年度“妙笔少年”评选。经过一线教学名师、南都采编人员评审,选出热爱写作并有写作潜力的“妙笔少年”进行鼓励,分享他们的写作心得,以此带动更多青少年热爱并参与写作。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子悦
提笔写《不同寻常的一年,不同寻常的力量》时,已经步入了可以满大街撒野的光景,回忆起不久前宅家抗疫的时光,却已忘记了黑暗和感伤,只留下温暖和感慨。
我的家人如何应对疫情
我的姥姥、姥爷来自武汉。我从小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年去武汉走街串巷、逛吃逛吃,馋了还要请武汉的亲友邮寄特产小吃,保证家里常年不断“武汉粮”。疫情一来,家里的“粮”断了,且亲戚们要么联系不上,要么叫苦连天,姥姥、姥爷担心得茶饭不思,却回不去也帮不上忙,疫情的恐慌也笼罩在我家里。
此时,爸爸总会扮演“定海神针”的作用,带回来各类积极的消息:调查研究又深入了、防控措施又严密了、支援力度又增大了……爸爸深知让如我和姥姥姥爷一般的普通人及时了解这些真实的信息以及种种努力背后的故事在那个消息混乱、人心恐慌的时期至关重要。所以,身处广州的我们才能从几乎每日一场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焦点问题的答案。
我的妈妈是一名外事人员,在对外交往因疫情几近停摆的时候,她的工作是向有需要的友好国家、地区捐赠医疗物资,分享我们抗疫的有效经验。在那段时间,妈妈最常接触境外人员,成了家里的“高危”人物,可全家人并没有害怕,而是以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和家庭消毒默默支持妈妈的工作,因为我们懂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那段时间,我家的每个人都为疫情做了很多事情,但细细想来,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也仅仅只是他们的工作。在国家有难、社会停摆的时候,人们可以选择趋利避害,也可以选择坚守岗位。当每一个家庭里每一个普通的人都认真守住自己的那份责任时,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国家显示出的那份不可阻挡的力量,看到一个民族能面对更大挑战的信心和希望。
宏大主题不一定需要宏大叙事
这就是我构思文章的“意识流”。一个看似宏大的主题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宏大的叙事去支撑,普通人也很难亲历“波澜壮阔”的故事。我会选择努力寻找记忆中与主题有关的片段,选出其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分析这些片段和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寻找共同点,继而尝试从中提炼一个能体现主题的“核心思想”。在我的抗疫片段里,所有的人物都是普通人,他们都经历过从恐慌到坦然的过程,他们都有内心的挣扎,但如同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一样,他们都选择了面对。“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时刻做出的选择”看似平凡,却也最最饱含温度、最彰显力量。
上述心得也并非水到渠成。初遇不熟悉或较宏大的主题时,我总喜欢上网阅读别人的故事,企图从中获得灵感,结果写作过程如同挤牙膏,出来的文章苍白空洞,自己都没有再读一次的欲望。后来,我尝试写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故事,尝试更深入地思考平凡生活中透出的哲思,这才明白莎翁那句“最好的写作来源于内心”。
写作时,我也会遇到“江郎才尽”的时候,反思起来大都是我对一个议题完全找不到感觉,搜肠刮肚也想不出一个画面。那时的我总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无经历的人生只能是寡淡。被日渐沉重的功课压到喘息困难的我们,生活圈子日渐狭窄,思维圈子也随之收缩。如今,我正一边努力与骨感的现实“抗争”,挤出更多的时间拥抱生活;一边带着思考阅读,领会他人思想的精髓,汲取更多的养料。
基于真实并深度思考,这就是我的写作态度。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第十九期
为生命点赞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时清明。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也是思念绵长的日子。铭记是更好的纪念,传承是最好的前行,写下你对生命的感悟吧,还可以拍上一段最触动你的生命片段,可以是可爱的动物、旺盛的植物、充满元气的一个片段。投稿给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吧。
文章要求:题目自拟,800-1000字,文体不限
视频要求:30秒—120秒以内,建议编辑好字幕及拍摄者署名,大小在500M以内,mp4格式最佳。
图片:要求原片
征文对象:不限
征文时间:即日起-4月5日
投稿方式:作品发至 ndjylm2019@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为生命点赞),投稿人须在邮件中注明个人简介,可联系的手机号码。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方军 实习生 黄婧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寻找南都“妙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