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本楼马上拆迁,红木家具紧急清货大甩卖。”3月24日,与黄埔文冲农贸市场(又称“黄埔文冲农产品交易中心”)隔街相望的一家家具店门口,喇叭循环播放着清亮的叫卖声,老板娘解释说,“怕大家不知道这里要拆了,我得赶紧清货好搬走”。
实际上,对于文冲-双岗片区的街坊而言,此地“旧改”拆迁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因为这座老黄埔最大的农贸市场也将在3月底关停——市场多处悬挂的横幅、不停滚动的电子公告显示,应城中村改造所需,文冲农贸市场需整体拆除,所有档主需在3月31日前交还租赁场地,清退离场,而市场将在4月9日整体关停围蔽。
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将要拆掉的不单是热闹了十来年的农产品集散地,更是这群业主与顾客的人生交汇点,是多年的生活习惯与便利。“那些档口的人去哪里呢?”“以后附近还有这种买菜的地方吗?”“未来我们还能回来吗?”一连串的疑问等待解答。
“菜篮子”的旧改命运
黄埔文冲,因百年造船史而闻名。但对于文冲街、红山街等周边街道的居民而言,文冲农贸市场似乎更与自身息息相关,这里是大伙儿日常餐桌上果蔬肉蛋的最大供应地。
文冲农贸市场位于文冲街南面、广新路与文元路交叉口附近,是一栋三层建筑,一层为经营档口,二三层为停车场。因面积大、档口数量多、产品种类丰富,街坊们更习惯称它为“文冲大市场”。据本地居民介绍,市场已有十多年历史,档口既做批发也做零售,起初主要以买卖水果、蔬菜居多,渐渐地增加了肉类、海鲜档口,甚至是粮油副食和服装批发档口,客流量逐步提升。
与众多批发市场一样,文冲农贸市场的营业时间也是抹黑开始的。“我们做干货批发的,凌晨3点多就来了,下午一两点收摊。”蒋姐在这个市场经营着生姜、大蒜、山药等农产品批发生意,十五年如一日,她说自己还不是最早到的,“那些做蔬菜批发的,凌晨1点多就来了,就想早点出来多卖一些,很辛苦的!”
早晨六七点后,前来买菜的街坊多了,市场的第二轮热闹劲儿来了。文冲街道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文冲街下辖8个社区,但文冲农贸市场的辐射范围远不止于此,“不仅这附近的居民会到这里买菜,就连几公里外的市民也会过来。”家住金港花园的廖女士就如此,她更喜欢骑着电瓶车离家4公里来此挑选新鲜食材,“我们可以直接骑着车进来,一次多买点,也不需要拎着”。
的确,和那些逼仄的零售菜市场相比,文冲农贸市场的布局确实更胜一筹:整个市场宽敞干净,数十个档口分区分列设置,每一列档口之间有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市民可直接骑车电动车进去选购。为了方便手机支付,该市场还提供24小时免费WIFI,无需密码即可连接。不仅如此,从2020年12月1日起,该市场正式全天营业,满足更多摊主与顾客的需求。
只不过,在广州城市更新的区域发展需求下,位于旧改范围内的大市场再“平靓正”,也将迎来改造升级。根据3月初市场张贴的停业改造公告,应政府推进文冲石化路以东城中村改造相关要求,文冲农贸市场需整体拆除,将于各档位使用期届满之日即3月31日停止运营。各档主需在3月31日前交还租赁场地,驶离所有停放车辆,清退离场,而市场将在4月9日整体关停围蔽。
3月18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发布,31个旧村改造项目是重头戏,当中就明确了“文冲街文冲(渡头、文元、江北片)旧村全面改造,总规划用地76.3公顷”。文冲街征拆工作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文冲农贸市场恰恰位于旧村改造范围内,相关改造方案正在向上审批。可以预料的是,未来这个片区将会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你会搬到哪里去”
每天上午是文冲农贸市场最热闹的时段,处处可见好营生。走进市场大门,抬眼可见一片铁皮棚区下的蔬菜批发档口,铁皮棚区对面才是楼体档口,两者之间围着两排地摊,多是自产自销的农民。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砍价声,以及摊位上扩音器中不断传出的提示音“微信收款XX元”,一阵高过一阵。
市场停业改造的消息很快引发居民群众的关注。首先是从市场入口就开始高高悬挂了多条横幅,有提示市场结束营业的,有周边市场招商的,格外显眼。南都记者发现,入口处的铁皮棚区上方仍悬挂着文冲农贸市场“火爆招租”的大型广告牌,与对面多条鲜红的停业横幅相互遥望,仿佛一段时光在眼前流转。
其次是顾客与摊主这几天最常聊的话题,“4月份你会搬到哪里去”。尽管横幅上写着“商户整体搬迁安置至沙步市场”,但距此四五公里远的沙步市场并非所有档主们的首选之地,不少档主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落脚点。
湛江人霞姐在这里守了8年的海产干货摊,老家出产的海产品质不错,不少相熟的街坊常年帮衬她的生意。记得初来乍到时,霞姐的摊位摆在市场外的露天区域,“夏天的时候热得很,苍蝇也特别多,到了下雨天要盖好塑料布,防止海产干活被雨打湿受潮”。随着室内档口建好后,她的摊位也搬了进去。
“我来拿条鱼干。”一个熟客刚说完,霞姐麻利地用报纸包好,装进袋子里递给客人,“下个月得去丰乐市场XX档口找我买鱼哦。”而后,霞姐告诉南都记者,得知市场要停业后,她考察过周边的几家菜市场,最终就近选择丰乐市场,“那边不远,熟客也方便过去,就是希望丰乐市场的铺租能再便宜一点。”
批发生姜、大蒜的蒋姐在同区的港湾北市场找到了新摊位,那里有个小型批发市场,“先过渡地干下去吧,也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能改造好。”蒋姐说,文冲农贸市场不仅档口面积大,租金还便宜,新市场可比不了,“这里一个档口有十多平米大,靠近公用过道更宽敞,月租6000块。新市场提供的档口只有9平方米大小,货物不好放,月租还要5500块。”
随着市场停业之日越来越近,像霞姐一样找好下家的档主并不少,纷纷将自己迁移目的地写在纸板或泡沫箱盖上,挂在档口让老客户们知晓。近的迁到附近的几个市场、远的也去到天河、增城等地重新开档。
眼瞧着相熟的档主都有了下一个营生地,在铁皮棚区摆地摊的陈婆婆心中不舍,又发愁。“我不想做‘走鬼’(流动摊贩)。”陈婆婆说,自己每天早晨六点就挑着自家田里种的青菜来卖,铁皮棚区足够令她遮阳避雨。由于不会使用微信支付,遇到没带现金的顾客时,她往往能带着顾客去熟识的档主那儿扫码支付,再换现金。“市场关了,要是政府能重新划一块地方让我们摆摊就好了。”她说。
街坊们的不舍与期望
从市场开阔处往四周看,不少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在周边街坊眼中,家附近坐拥一间便宜又方便的菜市场,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家里电饭锅煮着午饭,我再下来市场买菜,都来得及。”市民黄姨就住在挨着市场的社区,步行时间不过3分钟,每天上午送了孙子上学后,菜市场便是她的第一个目的地。在她看来,逛大市场不仅是因为菜价便宜,更是因为充满了人情味。“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几个认识的档主聊家常,我们都把他们视作社区的一份子。”
廖女士喜欢到菜市场里挑选生鲜,尽管社区团购买菜已经很方便,她也改不了这个习惯,“网上买日用品是可以的,但肉菜之类的生鲜,我还是喜欢在市场里亲手挑选。”
对于上班族而言,文冲农贸市场更是他们进行大采购的好地方。租住在附近公寓的白领许先生表示,平时工作里早出晚归,市场多数档口过了中午就结束营业,对于他们而言不太方便。“一到周六,我就来市场一口气买够一周的食物,价格比在连锁超市买菜实惠很多。”
不同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同一个菜市场相遇,体会着同等的生活愉悦。只是下个月一到,这些又都同样会改变。
黄姨得去到丰乐市场买菜,来回需要坐半小时公交车,她很忧虑,“附近社区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老人家,万一以后腿脚不便怎么办?”挑好生鲜的廖女士要骑车回到4公里外的金港花园,她还是舍不得,希望这个片区在改造后能还街坊们一个崭新的菜市场。白领许先生想了想说,如果市场在旧改后会重建,他建议市场每天的经营时间能持续到傍晚,照顾到附近上班族的需求。
正洽谈社区增设临时市场
文冲农贸市场的关停,对3万多文冲街居民及周边街道市民的生活影响不小。尽管文冲街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社区附近就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楼下的品牌生鲜便利店也不少,周边的几个菜市场目前还在正常营业,但他们也理解街坊间的怅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据介绍,文冲街道办正积极协调周边的社区物业,安排合适的临时档口进行过渡,“我们希望能找到居民比较集中,同时能提供足够场地的区域进行布局。”上述城管科负责人透露,街道看中了就近的东港花园小区和瑞东花园小区,正在进行接洽。由于成立临时市场涉及卫生、监管等多方面问题,也需要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因此落地仍需要一定时间。
东港花园小区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东港花园小区距离文冲农贸市场步行约600米,是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处已张贴招租告示称小区有大量商铺招租,用作饮食、出租房、写字楼和肉菜市场。据招商经理盘先生介绍,小区一层已开辟出770多平方米的肉菜市场商铺,并划分好档口,正以整租的形式对方放租。
除了官方协调,周边其他市场也在积极向文冲农贸市场的档主们投放招商信息。大沙东市场的招商经理简先生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大沙东市场可提供大约20个空余档口,有部分原文冲农贸市场的档主已前来接洽。
“我们这里很适合做批发,已经有档主找我们下了定金。”沙步市场的陈经理表示,该市场是专业批发市场,拥有大约800个档口,“希望有更多的档主前来开档,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对于市民们讨论“先建后拆”的想法,文冲街征拆工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拆迁涉及整个片区,需统一拆迁后进行全盘规划布局。尽管旧改方案暂时不便透露,但可以明确的是,在未来的民生发展规划中,社区始终少不了菜市场等生活配套。“我们希望重建的菜市场里产品更多元,服务更智慧,能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陈卓睿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