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马铃薯王国”遭遇销售难,电商能否解救“金豆豆”困局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1-03-31 19:20

800x315_60644df56bacc.jpg


种了30多年马铃薯的黄益祥今年却高兴不起来,成熟的马铃薯再不挖就要烂在地里了。受寒潮影响,去年3月底前就卖光的惠东马铃薯推迟上市,与价格低、产量大的云南马铃薯“撞期”,田间价从春节后的1.6元/公斤跌至0.6元/公斤,无价无市,出现少见的大面积滞销。

惠东县是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反季节优势被削弱后,马铃薯产业带头人黄益祥一直思考未来如何提升惠东马铃薯竞争优势。他开始研究电商、社区团购,认为农产品“触电”是一大趋势,能折腾着帮村民多卖一些。

在销售遭遇困境的当口,当地政府向电商发出了求助信号。京东物流和京喜抛出了“橄榄枝”。疫情发生以来,电商平台深入乡村生鲜产业带,借助数据、技术等打通农产品交易链路,助力农产品触电上网,开启数智化新格局。京喜电商生鲜业务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现在正是惠东马铃薯切入线上的好时机。“惠东马铃薯品质高,我们通过补贴将价格打至6.9元5斤,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复购。”

惠东马铃薯.png

农户在田里采挖马铃薯。


马铃薯王国

种马铃薯是67岁的黄益祥最大的爱好,他仅凭叶片颜色就能看出得了什么病,或判断施肥情况,为村民对症配药,是当地最懂马铃薯的人。

每天早上,住在村头的黄益祥都会到马铃薯田转一转。他告诉南都记者, 气温一天天升高,如果近期无法卖出,马铃薯就会发芽或烂在地里。据了解,惠东县马铃薯目前仍有数万吨在田待销。

这也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困难的情况。惠东县1986年试种新品种,引入口感脆的“荷兰土豆”,得益于当地适宜的气候,上市时间与其他区域错开,每年10月底到12月底播种,次年1月至4月上市。正值新鲜马铃薯上市淡季,惠东马铃薯售价可超2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

黄益祥正是平海镇试种“荷兰土豆”的带头人。“平海种植小白菜、苦瓜等蔬菜,当时有个出口组,专门供给香港。也种马铃薯,但产量不大,品种主要是圆薯和金冠。”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出口组曾发放叫“费乌瑞它”的种薯,试种后发现薯型扁且漂亮,口感超过以往品种。

黄益祥.png

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带头人黄益祥

1986年,黄益祥接到广东农科院作物所所长电话,询问是否要试种“荷兰土豆”,交流后得知该品种的英文名即“费乌瑞它”,当即同意试种。

第一批马铃薯收获后,敢闯敢拼的黄益祥用面包车将自家马铃薯拉至深圳,销售到香港。两年后,他与其他农户合伙成立公司,到内蒙古引来种薯,教当地农民种植,再销售给外销出口公司。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增多,冬闲变农忙,惠东县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马铃薯王国。


金豆豆的困局

当地人将马铃薯称作“金豆豆”。2008年左右,他们靠种马铃薯盖房、买车、供孩子读大学,被称为“马铃薯房”“马铃薯车”。特别是去年,其他地方因疫情交通受阻,毗邻港澳的惠东县,马铃薯早早卖光,田间价高达2.4元/公斤。

金豆豆.png

据介绍,2020年,惠东县春收马铃薯9.2万亩,总产量23万吨,总产值7.82亿元,平均亩产5000斤,亩产值高达8500多元,亩产效益为水稻的8倍以上。马铃薯种植户约两万户,户均春季收入3.91万元。

然而今年却遭遇滞销,黄益祥的儿子黄春林对此虽不意外,却没想到冲击来得这么猛。三年多前,父子俩关注到云南、福建等地开始种马铃薯,面积逐年扩大。另一方面,北方通过建造冷库,将马铃薯存放至春节后上市。时间差不再是惠东马铃薯最大的优势。

同父亲一样,外出闯荡后选择返乡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农户发放种薯、收购马铃薯,包产包销,带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

黄益祥一门心思在种薯方面,重点提升马铃薯颜值、品质。销售则交给开辟新渠道的儿子黄春林。

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黄春林想走新的路。他告诉南都记者,国内经济起飞后,父辈们将注意力从出口转向国内批发市场,跑遍国内各地,一部电话打天下,搭建起线下销售网络,“广东马铃薯”因此小有名气。

“另一个销售渠道是出口东南亚,但因疫情而中断。线下市场销量虽大,价格波动也大。”黄春林觉得眼下正是生鲜农产品“触电”的好时机。在他看来特别是社区团购等新渠道起来之后,生鲜农产品线上需求量增大,一定要试一下。

去年,他专门到广州了解电商运营的情况,后因代运营公司费用过高,再加上物流成本、流量等问题,只能暂时搁置。今年3月份,京东京喜收到惠东当地政府求助信息,随即寻找当地龙头企业合作,黄春林得知后第一时间答应下来。

马铃薯价格直线下降后,到黄春林家中喝茶商量出路的农户也多了起来。作为党员和村干部,黄春林计划补贴些人工费,减少农户的损失。

打通供应链

黄春林此前“触电”的顾虑,正是生鲜农产品从田间转入线上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线上运营等基础设施缺乏、品牌影响力弱、地域元素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等。但京喜电商食品生鲜事业部负责人邓竣文告诉南都记者,接到滞销信息后,内部评估后一致认为,当下是惠东马铃薯切入线上的最佳时机。

“惠东马铃薯今年的价格很适合走线上。”邓竣文向南都记者表示,除了价格,从品类来看,相比生鲜农产品中的叶菜,想马铃薯这样易于存储的根茎类较适合产地直发。电商平台近几年的数据可看到,马铃薯、洋葱等根茎类农产品增长较快,用户接受度高。

值得关注的是,生鲜农产品已变成电商平台争抢的“香饽饽”。去年以来,社区团购大火,电商巨头纷纷瞄准下沉市场的生鲜产业带,将适合引流、拉新的生鲜农产品纳入补贴清单。

据介绍,针对农产品,京喜今年发布“产业兴农行动”,计划三年投入10亿兴农基金,助力“小农产”变身“大产业”。惠东马铃薯即是其中之一。平台、物流、承接商户三方合力,每单补贴近10元后将价格拉下来,以6.9元5斤的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尝鲜。平台还打出“惠东马铃薯”“国家地标农产品”等标识,以加深消费者认知后形成复购。

价格打下来后,如何搭建线上基础设施,帮助惠东马铃薯打通供应链是电商平台发力的重点。生鲜农产品上线过程中,运营、物流、包装和仓配等需求量大。邓竣文称,京东物流赠送包装、提供优惠价格,降低物流成本。京喜电商、京东旗下社区购物平台京喜拼拼全平台上线惠东马铃薯,仅48小时内便售出2万单。

800x600_60644e561ea35.jpg

京东.png

对于中间的运营链条,邓竣文告诉南都记者,京喜引入擅长农产品运营的深圳农科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农产品电商品牌“丰农优品”已将惠东马铃薯上架京喜店铺。与此同时,京喜拼拼也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地上线惠东马铃薯,第一批采购两万件,供给社区居民。

生鲜.png

惠东马铃薯仅是惠东生鲜产业带其中一个单品。3月24日,京喜打出了“粤东生鲜产业带”标签在马铃薯田间地头进行溯源直播。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黄春林计划趁着电商“解救”惠东马铃薯的契机,将当地的大米、苦瓜、荔枝等农产品搬上网,打响地域品牌。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培

策划/统筹:甄芹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