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开园暨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进驻仪式在佛山市在顺德区乐从镇上华村举行。据悉,为进一步提升佛山市渔业科技水平,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佛山市政府研究决定,由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乐从镇上华村共建一个高质量的现代渔业科技园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为平台,重点开展良种良法、基塘农业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生态种养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服务大湾区广大水产养殖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佛山市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黄志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棣邦,顺德区政府副区长刘国兴,以及市财政局、各区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产行业社会组织及企业等相关人员出席本次活动。
据悉,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整体规划由1800多平方米的现代渔业科创中心和面积1200亩的现代渔业试验示范中心组成。其中现代渔业科创中心将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渔业科普教育示范展示中心等。而现代渔业试验示范中心中245亩鱼塘作为科技园的核心区,由市农科所建设,建设生态绿色养殖模式试验示范、遗传育种、课题攻关试验、科普长廊、养殖尾水处理等六大功能区。
科技园的建设还得到了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据介绍,省农科院和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决定,由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和市农科所共建水产研究所,并将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落户到科技园,针对佛山渔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解决佛山现代渔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同时,科技园将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及各大院校开展合作,搭建佛山市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水产养殖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三地两区一园”,即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广东淡水渔业研发高地、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及课外拓展基地、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创意展示区、5G智慧渔业试验区、佛山市万亩千亩农业公园。
据了解,水产是顺德农业的支柱产业,早在宋朝顺德人就开始种桑养鱼,桑基鱼塘是顺德农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顺德区丰富的水产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顺德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顺德区现有池塘约15万亩,淡水养殖年产量逾30万吨,产值近8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主要有鳗鱼、加州鲈、生鱼、草鱼、吻鱼等40多个养殖品种。
“顺德鱼”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辖区内有各类水产专业合作社近30个,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水产类龙头企业占19家,占农业龙头企业近半数。我区烤鳗出口量占全省70%,全国20%;加州鲈年产量占全省40%,全国20%;生鱼产量占全省50%,全国20%;广东鲂和太阳鱼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
“顺德水产要实现自我突破,由水产大区向水产强区迈进,一定要走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健康化的道路,建设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就是一个极好的机遇。”顺德区政府副区长刘国兴表示,科技园与研究所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乃至全市的渔业转型升级,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顺德成为全国渔业标杆的进程。佛山市副市长葛承书表示,希望通过这个科技园,培育佛山渔业优良品种,打造成未来佛山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示范,为渔业发展插入科技的翅膀。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陈飞龙
编辑:陈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