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琼花今安在?再看《红色娘子军》长精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周刊
原创2021-04-02 23:41

采写 | 摄影 南都周刊记者 盛倩玉


640x415_4fcf503b7f39f831.jpg

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暨“看电影 学党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主题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江电影集团承办,南方都市报执行。


活动当天,《党的女儿》主演田华、《红色娘子军》主演祝希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演金迪、《孙中山》导演丁荫楠、国家一级导演黎涛等老艺术家和《烈火英雄》主演黄晓明、献礼建党百年重点电影《中国医生》主演张涵予为活动启动送来祝贺视频。中国电影资料馆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孙向辉馆长赴广东指导活动开展。


来自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等5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共同倾听党史专家讲授微党课,并集体观看红色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


1080x720_fc63c5b066f041e1.jpg
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红兵致辞



1080x169_146d3f4ad67d8ab4.jpg

昔日琼花今安在,

精神薪火永相传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熟悉的旋律响起,洪常青、吴琼花,也成为一代人脑海里永不磨灭的回忆。


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连歌》,是1961年谢晋执导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插曲;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娘子军连歌》也是舞剧的主题歌曲。


1080x687_4c6afe323ef81541.jpg

《红色娘子军》主演祝希娟为活动启动送来祝贺视频


电影的轰动和同名舞剧的成功,让“红色娘子军”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要不是一个偶然契机,关于这支连队的记载差点要在历史档案的深处尘封。


1956年,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在挖掘琼崖纵队历史的时候,被一本名为《琼崖纵队史》的小册子迷住了。而书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关注:“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120人。”


女兵连?120人?在解放军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女战士、女英雄,但建制的、完整的女兵战斗连队当时他却没听过,而且还是红军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了。刘文韶十分好奇,他继续翻查资料,想找到更多关于这个“女兵连”的信息。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找,也没发现其他的记载。

直到他找到了琼崖纵队的老领导,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马白山将军,询问这支女兵连的情况。而马白山告诉刘文韶:当年,在乐会县一带,确实有着这样一个“女子军连”。

1080x720_9792e7fbc74d97b0.jpg

观众们认真观看《红色娘子军》


柳暗花明,刘文韶满心欢喜前往乐会县探访,此后,一个关于女性战斗的动人故事渐渐浮出水面:这支女兵连成立于1931年5月,它的真正名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别任务连”。

作为中国第一支妇女革命武装,连队的成员竟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此后的故事如同电影、舞剧中呈现的那般,这群年轻女孩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在战火纷飞中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

观影活动当天,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张雪峰教授提及了当下重温《红色娘子军》的意义。他说,他在20多年前采访过健在的红色娘子军战士,写过报道,标题是“昔日琼花今安在”,还能当面感受她们的风采。现在再提这个问题,就是传承信仰和精神。

1080x720_e91202e2a1d0c6e8.jpg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张雪峰教授讲授微党课


虽然昔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别任务连”的红色娘子军们如今已经离世,但她们乐观向上、奋起反抗、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仍然激励着我们奋斗。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曾在采访中提到:历史上,妇女在父权秩序之下被规定为辅助性的角色,在社会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而在娘子军活动中,她们以主体的姿态参与到社会运动中,这一过程也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过程。


在红色娘子军及其它红色文化当中,个人解放是与一种社会关系的解放分不开的,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与社会历史进步的信念相关联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习娘子军,有助于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掘其社会意义的成分,增强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信念。


1080x169_05ff15a6f899139d.jpg
重温红色经典影片,
回望百年峥嵘岁月 

建党百年来临之际,广东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热潮。4月1日,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暨“看电影 学党史”主题活动在中山纪念堂正式启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同步发起持续一整年的“看电影学党史”系列活动。


一百年艰苦奋斗,一百年初心不忘!回望百年征程,多少温情画面难忘。一代代中国电影人,用光影记录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载峥嵘,创造了一个个永不褪色的红色IP。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一大批反映我军将士英勇抗战、光荣革命的经典影片层出不穷。这些影片带着真切的亲历色彩和厚重的情感投射,以最崇高的敬意歌唱最可爱的人,将他们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熊熊燃烧的赤胆雄心,永远留在中国电影的画卷中。

改革开放后,有了像《大决战》这样展现宏大战争场面、描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的战争巨制,也有了像《长征》这样描摹细节、塑造英雄人物的历史题材电影。在这个世纪之交,中国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造出“新的表达”,成就了史和诗的融合。

进入21世纪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引入“全明星”阵容,将建党、建国时期的重要历史时刻一一收采,将重要历史人物精心复刻,实现了口碑、票房的大丰收。

进入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中国机长》等“主旋律”电影,打破了常规献礼片的宏大叙事,以大时代背景中的普通人视角,带我们重新经历那些难忘的历史时刻。

在广东,这片历来“开风气之先”的创造之土上,也曾涌现出大量经典红色电影。讲述渔乡儿女斗争史的《南海潮》;叙述公安干警反特故事的《跟踪追击》;描绘归国华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动人故事的《海外赤子》等。

从这些粤产老片中,观众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独特的南国情调、渔乡文化、摩登城市,更是广东人民不朽的革命精神和不灭的爱国热情。如今,这些经典红色电影一一串联,还原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百年光阴。他们一路披荆斩棘,也成就永不落幕的史诗。

据悉,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广东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推出此项主题活动将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走实走心、出新出彩。展映影片方面,4月份将有《南征北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地雷战》《红日》《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南昌起义》《百团大战》《血战湘江》《金刚川》等影片陆续上映。

811x1114_fe83d16ac7e1249f.jpg

《琼崖纵队史》


编辑:王琦璋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