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广州市政法英模事迹报告会隆重举行,5位广州市政法英雄模范代表分别登上广州市委会议厅讲台,宣讲自己与战友们在政法战线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戴维列是其中一名。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戴维列。通讯员供图
戴维列是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所长,从警33年来频频立功获奖,其中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被公安部授予第四期全国“公安楷模”;202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1988年,戴维列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作为广东公安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走进了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从此开启了他30多年在“实验室——现场”之间来回的刑警人生。
刑事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用科技手段,通过现场勘查,发现犯罪分子作案时留下的蛛丝马迹。而通过对这些蛛丝马迹进行检验、分析,发掘犯罪分子信息,还原案件事实真相,再通过数据库比对和信息化手段,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戴维列说,上个世纪90年代起,广州及周边城市出现利用新型强效安眠药进行麻醉抢劫、凶杀的案件,影响十分恶劣。而用于作案的麻醉药物代谢速度非常快,几乎无法在被麻醉抢劫事主体内或被麻醉凶杀的尸体内检出。
在相关案件多发的紧迫情势之下,他和同事们决定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我服用麻醉药在实验室昏睡了两天两夜,同事定时在我身上取血、取样检测。”戴维列说,当时他们就是靠着这种“笨办法”摸清了药物代谢的规律,监测分析出药物在人体24小时内代谢情况,解决了利用这种药物麻醉抢劫、麻醉凶杀案事主体内难以检测出成分——这个当时困扰国内同行的刑事技术难题,及时打击了这类新型犯罪活动、阻止这类新型恶性犯罪的蔓延。
30年过去了,通过广州刑事技术人一代又一代的接续攻坚,攻克了一系列刑侦一线“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全省第一个完成“摇头丸”检验鉴定、建立全国首家食品药品环境法庭科学实验室、全国率先全面开展电诈受害人手机专业现勘工作。其中,5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比如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化验、法医专业历经13年,突破“硅藻富集”技术,让“死者是生前落水,还是死后落水”这一世界性法医谜题,有了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作为刑事技术人,案发现场是我们除了实验室外的另一个战场。”戴维列讲述称,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寒冬酷暑,不论是人迹罕至的山野,还是臭气熏天的沟渠,为了把握稍纵即逝的提取有用物证的最有利时机,刑事技术人总是闻警而动,抢在第一时间出发案现场。
近年来,为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党委部署,以组建刑事技术助理队伍为契机,打造全市专业化现场勘查体系,坚持数据“赋能”、科技“赋智”、为打击“赋力”,建立起“快速反应处置、快速提取检验、快速比对扩线、快速核查落地”的专业化现场勘查新机制,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采写:南都记者何生廷 赵青 通讯员穗政法
编辑:何生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