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间,微医控股正式提交IPO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
微医起步于挂号网,2015年将品牌名升级为“微医”,同年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在中国创建了27家互联网医院,2018年至2020年累计提供数字医疗问诊量超过4000万次,2020年一年内完成了超过1800万次的数字医疗问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计算,微医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市占率达到15.5%,超过2-5名总和,稳居行业第一。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2亿,其中月平均付费用户数(MPU)超过2500万。2018年、2019年、2020年,微医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5.06亿和 18.3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 -40.52亿、-19.37亿和 -19.14亿元人民币。
微医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两类主营业务。
其中医疗服务包括在线+线下问诊服务,主要包括在线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医疗费用结算和配药服务。来自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占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度总收入的46.1%、36.8%及38.6%。
健康维护服务包括会员式健康维护服务如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同时为中国各地基层提供流动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流动医院服务和云检服务。来自健康维护服务的收入分别占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度总收入的53.9%、63.2%及61.4%。
根据招股书,微医的募资将用于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用于更多业务扩展,包括用于通过在中国更多城市推出更多专注于数字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院,以发展数字慢病管理服务;用于将流动医院的服务范围扩展至中国更多个县;用于透过投资于供应链基础设施(例如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和供应监控),加强在医药产品及医疗设备方面的供应链能力;用于透过招募或吸引更多医生加入平台,扩大医生网络和用户基础,并透过用户分析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等。
二是用于进一步的研发,包括用于透过投资流动医院和技术解决方案,并与公共医疗保险合作,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新计划;用于完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以覆盖更多类型的慢病并增强慢病的诊断、用药和治疗决策过程;用于提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能力,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等。
还有就是用于潜在的投资、收购或策略联盟,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此外招股书披露,微医在香港上市前的股东结构中,主要股东为廖杰远,透过New Forte持有13.4873%的股份,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腾讯、高瓴、五源资本、中投中财、启明创投、友邦保险、红杉资本、高盛以及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其中腾讯持股比例8.88%,为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编辑:甄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内地香港经济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