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事关每个人。最近,相关话题也不断冲上热搜,无论是多位高龄院士带头接种,还是胡歌等明星的宣传呼吁,以及“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这样的创意文案,都让大家感受到共筑免疫长城的责任与决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4280.2万剂次。而广东地区,截至4月2日接种疫苗突破1000万剂,最大单日接种能力达到140万剂次;接种人数超800万人,其中共有215.87万人完成全程2剂接种。
如果您对新冠疫苗还有疑惑,那不妨跟随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一起来看看吧,这里有已接种者的反馈,有专家的接种建议,还有从微博热搜以及花式文宣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首版接种指南怎么建议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下称《指南》),最新介绍了新冠病毒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特定人群接种建议等。
数据来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据《指南》,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
数据来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在特定人群接种建议方面,《指南》明确,新冠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该群体接种;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疫苗。同时,针对育龄期女性、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以及哺乳期女性等人群均作出了针对性建议。
接种疑问国家卫健委怎么答
4月1日,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最新问答,对34个公众关心的疫苗接种问题进行详细答复。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针对这些问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与新冠疫苗接种人群相关的问题多达7个;另外,问答中还针对疫苗种类、疫苗接种必要性、接种注意事项等问题作出了解答。
国家卫健委在问答中明确疫苗接种有必要,并指出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梳理发现,问答中一共提及了18种特殊的身体状况或病症,并针对疫苗接种的禁忌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其中提到,“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等情形不宜接种。
疫苗已接种者怎么说
疫苗接种操作更加细化、规范,接种者也越来越多。究竟新冠疫苗接种体验如何?接种后有何感受?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知乎上采集分析了1500多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亲身经历,看看他们对疫苗接种怎么说。
数据来源:据知乎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答整理
在新冠疫苗接种者的经历自述中,多数人提到感觉良好、很顺利、无异常,同时网友们纷纷持鼓励接种态度。如有网友表示,“刚打完,嘛事没有,饭倒是干了两碗”“身边大多数朋友也不用鼓励,基本都抢着打”。不过,也有个别网友称“扎针的时候比较疼”“有点困”,但其他一切正常。
而在明确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后,据新闻报道,“院士天团”也纷纷加入接种行列。4月1日上午,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了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殷院士表示,其得知武汉启动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医院预约,“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很安全,我早就想打了,今天终于完成了心愿。”4月3日,9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也在北京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
微博热搜有什么
新冠疫苗相关话题也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整理发现,3月初至今,与疫苗相关的热搜话题超160个,其中超六成与接种有关,话题内容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到新冠疫苗接种人群、注意事项,再到鼓励公众接种疫苗等,无一不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数据显示,有超40个疫苗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其中,“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热度最高,其次是“30秒了解女性打新冠疫苗要点”“瑞丽计划5天内全员接种新冠疫苗”。
注:3月初至今,曾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的热门话题top15
据最新消息,截至2021年4月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280.2万剂次。不过,相对于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接种率仍较低。
钟南山院士近日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不抓紧打疫苗有风险。一旦跨境的人员流动重新活跃起来,到时候其他国家接种得都很好了,我们就很危险。而张文宏医生也表示,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中国现在没有本土病例,大家觉得风险不在我的身边。随着其他国家逐个建立起免疫屏障,世界将会重新打开。而届时如果中国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为鼓励广大群众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多地宣传文案同样大显创意。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起苗苗苗苗苗吧!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罗韵、李润泽子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知乎、微博等
编辑:罗韵,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