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陈锟莹 周圆 温嘉林 王奕萱 医学生们通过缅怀“大体老师”,重读医学生誓言,坚定自己为祖国卫生事业奉献的决心。日前,广东医科大学遗爱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和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第九团支部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学党史 敬师恩 悟思想——致敬无语良师”为题的团日活动,于解剖学教学楼向他们解剖课上的特殊老师——“大体老师”献花,表达心底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
活动开始前,遗爱服务队的队员和第九团支部的同学们在解剖楼外折纸花,用实际行动向“大体老师”致敬。医学生们手持白花,鞠躬90度向“大体老师”表达感谢,一朵朵雪白的纸花代表着医学生对无语良师的哀思与敬意。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大体老师是医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在人体解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则是基础医学必修课程。
刘雨冰同学在追思活动后分享:“我认为大体老师很伟大。一般中国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不太愿意捐献遗体。这种行为非常值得我敬佩,也很值得我学习。”
“大体老师”对于医学的贡献,远不止于培养医学生的解剖基础。来自遗爱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的魏春平同学在给“大体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在这一场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中,很多人感慨这场战疫背后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武汉火神山医院里就有28位‘大体老师’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最后的贡献,如果没有这些遗体的捐献和解剖,就没有第一手的疾病病理资料。正是因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医学工作者能在最快的时间里了解研究病毒,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同类追思活动的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知行青春工作室”指导老师蔡晓颖表示:“组织的初衷在希望让更多的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当下,学会感恩生命的每一分付出,成为内心坚强有爱、益于社会的人。遗体捐献者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大爱的种子在这些细微的活动中渐渐发芽。蔡老师本人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她说最感动的是第一届参加活动的学生毕业离校前还自发组织到解剖楼向大体老师致敬,“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收获证明”。
据了解,设在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的湛江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中心属粤西地区首个遗体捐献接收中心。遗体捐献是医学院获得人体解剖教学标本的唯一合法渠道,在本次活动的前两天,该接收中心刚刚接收了成立以来的第五例遗体捐献。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铭记红色记忆 续写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