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1973-2021:诗之约——张炜《不践约书》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众多诗人、诗歌评论家和读者齐聚一堂,在一个“人间四月天”的美好夜晚,分享各自阅读《不践约书》的感受。
新书分享会现场
吉狄马加:通过语言抵达他所构筑的彼岸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认为,长诗《不践约书》的出版,是当下中国诗歌创作,特别是长诗写作的重要收获。
吉狄马加指出,张炜以小说驰名文坛,但他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如果将《古船》《九月寓言》等作品放大来看,它们都属于一种预言性的、神话性的写作,文本的内在架构是诗性的。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
他认为,在张炜笔下有许多精致细微的描写,让诗人读来特别亲切。张炜是驾驭语言的高手,“他的语言既有清晰的地方——清晰的时候就像蜻蜓的翅膀那么透明——同时在很多地方也有一种诗性的模糊。这种书写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历险,他试图通过语言抵达他所构筑的文字彼岸。”
谈到《不践约书》这个题目,吉狄马加说,人类永远都在相约、失约中徘徊。他所在的彝族有句谚语:“你听到布谷在鸣叫的时候,它未必是去年那只布谷,但是这只布谷身体里充塞着去年那只布谷的声音。”吉狄马加说:“生命在这样一个轮回过程中永远富有一种创造力。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读张炜的《不践约书》,实际是在给我们提供对生命本源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诗人需要保持一种精神的高度,需要在书写过程中使具体的生活、世俗的生活在形而上的天梯上走到更远的地方。在生活碎片化的时代,阅读者切忌在语言、感受和精神的碎片中沉沦。吉狄马加表示:“张炜的这首长诗有着无比丰富的细节,但它更像是一座巍峨大厦,我们能通过这座大厦的穹顶,遥望到星空中那些诱人的东西,这是我读了这首长诗之后的感受。”
王超:几组和声在长诗里同时响起
电影导演王超是一位诗歌读者,也是张炜作品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首很有力量的长诗,更是中国第一部艾略特《荒原》意义上的长诗,有力地延展出后荒原时代的荒诞。
“它的历史纵深度和链接当代史现场的能力,以及由不践之约到无约可践的言外之大虚无都是中囯长诗中极为罕见的,这也是张炜做为中国最严肃的小说家对中国诗歌的重要贡献。”王超表示。
电影导演王超
《不践约书》的另一特点是做到了“知识分子写作跟民间写作的一次精彩有力的平衡”。在王超看来,张炜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语言”。“他那么多年民间文学在严肃小说里的翻滚操练,所练就出的口语的文本性,无不进入诗的语境,过去在他小说中呈现,现在进入长诗本身。《不践约书》里的口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意味以及出色的反讽。”
《文心雕龙·隐秀》里讲“义生文外,秘响旁通”,王超在《不践约书》中听到了此种秘响。张炜在从事文学写作之前爱好音乐,熟悉好几种乐器,因此他的作品空间里遍布和声。
王超说,张炜的写作“从来都是从意象入手,甚至从几个意象同时入手,几个音同时给你,几组和声同时响起,并不在乎旋律是否好听。《九月寓言》七个中篇形成一个长篇。但在七个中篇里面各自还套着若干短篇,这样的结构非得是复杂的现代交响乐的结构织体意识才能把握完成好,而这也更是《不践约书》作为一部优秀长诗的结构意识和重要贡献。”
高兴:一部朴素到极致的现代力作
《世界文学》杂志主编、著名翻译家、诗人高兴说,读完长诗《不践约书》,仿佛一个华丽转身,诗人张炜在他的心中一下子树立起了非常庄重的形象。
高兴谈到,我们以往读到的长诗或史诗,大都有一个故事去支撑起文本的基本结构,而《不践约书》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外在的故事线索,只内含着一条隐约的情感线索,特别内在,有时甚至难以辨认。
《世界文学》杂志主编、著名翻译家、诗人高兴
“明晰的故事线索,既是写作上的依靠,也是写作上的限制。而没有明晰的故事线索,首先是一种写作挑战,若应对得当,便能让写作变成无边天地,便能让写作获得最大的自由,从而也让写作获得了现代性。这需要才情和能量。张炜显然具备这样的才情和能量。”
高兴坦言,初读《不践约书》时,竟有晕眩的感觉。《不践约书》语言朴素,细节清晰,晕眩感来源于何处?恰恰就是来自那种无边,那种自由,那种现代性。
“这是一部时空穿越之书,是一部自由探寻和漫游之书,又是一部对话和沉思之书。贯通古与今,中与外,历史和目下,传统和现代。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这部长诗,我会想到跳跃,灵动,打通,穿越,转换,连接,呼应。而底色又是如此朴素。朴素的词汇,朴素的场景,朴素的人物。”
高兴将《不践约书》称为“一部朴素到极致的现代力作。”但是这种朴素又导向一种丰富性、一种复杂性、一种深刻性,这是诗歌乃至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据悉,《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最新重磅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诗歌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的立体全方位覆盖性诗意呈现。
这首长诗分为52节,穿越古齐国与当今社会,融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以海滨文明为背景的历史文化于一体,以诗的形式和巨大能量完成时空、历史和文化的艺术超越。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