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时尚先生年度散文家李修文的新作《诗来见我》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以演讲和对谈的方式展开。李修文与他的两位好友——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和著名导演宁浩,分享了各自的青春记忆和人生际遇,更围绕着《诗来见我》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书发布会现场
李修文:走到哪都有诗指引、印证你
《诗来见我》所收录作品,大部分完成于2020年春天,最早以“诗来见我”专栏的形式刊登在《当代》杂志上,后陆续在国内各大文学刊物上发表,后结集成书。
该书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通过古今对话见证自我完成。作家以独有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既保留了《山河袈裟》里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切与悲悯,又对古人命运生出入心彻骨的体悟与理解,使文章兼具坚硬和饱满、悠远和贴己、苍凉和热烈的情感力度。
作家李修文
在新书发布会上,李修文说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出中国诗词的好,“那些诗词再也不是一句两句的所谓的好词好句,它变成像身份证一样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那么一两句话等待着来指引、印证你。”
举例来讲,当你走头无路,四处碰壁,白居易有名句叫做“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你心乱如麻,还是有白居易的名句,“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哪怕你头发白了,觉得苍老渐至,还有一句元朝诗人韩奕写的诗可以安慰,“相逢喜见白头新,白头相逢有几人。”
“人生当中的关口、要害,那样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特别幽微的经验,为什么可以被诗词映照得如此准确?”李修文自问。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有一天,他去见在公园上班的一个朋友,两人弄了一张网在公园的湖里打鱼,结果一无所获。当时武汉食物匮乏,离开的时候,这个朋友的儿子从阳台上扔下来两捆青菜。
李修文说:“我在回去的路上想起伟大的杜甫,那个总是行走在你的身边,有的时候像我们的父亲,有的时候像我们的兄弟,有的时候像我们的穷亲戚,但是时刻见证我们生活的杜甫。我想起他最有名的那几句:‘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诗来见我》这本书的起源就是在这一刻。李修文说:“我在这一刻当中感觉找到要去写它的最根本的词汇,因为漫长的中年,终将使我们在青春时遥想的一切水落石出。”
李敬泽:谈古诗词谈出了“英雄气”
李敬泽在发布会上说,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概括《诗来见我》这本书,那便是它谈古诗词谈出“英雄气”。
“英雄气不是人多么成功,人当多大官儿、发多大财、管多少人,是个大人物所以你是英雄。不是。什么是英雄?英雄是人到了绝境,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这时候他身上或许会迸发出光芒,我们能看到,能够辨认出他的身上和他的心里的这种光芒。”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
什么叫诗?古人说“诗言志”,按照古文字,“志”者“持”也。李敬泽说:“我们心理所持有的、持守的那一点点东西,当敌人把你迫到悬崖上,当生活把你追到角落里,当你不得不丢弃很多东西,到了最后的时刻很多人心里可能是空空如也,而这时候有的人心里还有所持,你最后有所持的那个东西,古人认为这就是诗。”
由诗而见其志意,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人。李敬泽认为,直到现在,诗依然所担负的是这样的一个使命。而这就是《诗来见我》这部书对他的意义。“它重新让我意识到诗不是关乎学问,不是关乎知识,不是关乎背得多还是背得少……在你生命中百感交集的某一刻,很可能就会有一句到了你的眼前,那就是我们生命里的诗。”
宁浩:如王昭君练拳击,有容貌有力气
如果问宁浩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会用“兵荒马乱”一词加以概括。他说:“我从小兴趣爱好比较多,今天喜欢搞搞这个事,明天喜欢搞搞那个事,对什么事情都很有兴趣,最后哪个正经学校都没考上,学过美术、音乐,也报过物理之类的班,都不是特别有成效。我走上电影导演这条路是比较偶然的一个情况,似乎觉得我以前学过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有一点用。”
著名导演宁浩
但是回头看时发现,以前那种兵荒马乱的生活对创作还是有有一定的帮助。喜欢各种各样的东西,很杂乱无章的生活,让他能够驾驭不同的题材。他一直坚持的创作原则是从真正有感触、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来选择题材、选择创作细节。
谈到《诗来见我》这本书,宁浩说:“李修文是个古人,厮守着文人的信仰,穷尽所有,成为了他想成为的样子。人如其名,以文修身,以身修文。”
《诗来见我》里的文章,宁浩形容为“如王昭君练拳击,有容貌有力气。”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大开大合,花团锦簇又刀刀见血。其中有满满的苍生,满满的热血,满满的慈悲。
“修文的方式是把自己人生搁进去去看待诗。他是重新整合一个新的作品出来,去印证自己的人生,乃至印证诗人的人生。”宁浩说,“它一定不是停留在现实或者实用主义层面考量诗……能够与你的人生形成某种互文关系,那才是诗最有价值的部分。”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