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改革“沙盒”:自贸港3年如何为更深层次开放做准备?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4-13 10:59

海南自贸港3周年之际,4月12日,国新办召开海南自由贸易港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五部委联合海南省对海南三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及自贸港政策制度进行全面解读。

就在此前,4月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22条“特别措施”从医疗、文化、教育、旅游、商业航天、种质资源、新能源等领域,“不设条框”打开海南市场,面向全球招揽优质资源和人才。

三年来,中央送上的“大礼包”有何进展,成效如何?察时局注意到,海南自贸港设立以来,中央层面连续推出有关海南的利好动作,在业界看来,这也是1978年以来海南获得的“最强开放红利”。据初步统计,目前海南已发布相关政策文件110多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有观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已成为一块试验田,用于测试中国开放政策究竟能走多远。它就类似于计算机中的“沙盒”,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内,为一些来源不可信、可能具破坏力或无法判定程序意图的程序提供实验之用。在海南“沙盒”中,将测试到底开放到什么程度不突破底线又实现发展以及如何放开市场的同时跟上后续服务和监管。国家发改委的人士也表示,将继续观察在海南试验22条“特别措施”的效果,总结其中经验,为接下来全国层面的进一步深层次开放做准备。

pic_842576

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购物。春天的南海之滨,暖风拂面,浪激潮涌。启航近一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海南自贸港:双循环的交汇点

想象一个场景:因为新冠疫情,有的肿瘤病人在国外做了一个疗程的靶向治疗后无法出国进行第二个疗程,原本要去国外上学的人不能去国外上学,计划要去国外“买买买”的人只能干等……现在,这些人都可以来到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可以合法使用国外使用的国内市场上还没有的新药,海南正在建设的国际教育岛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海口的哈罗公学已经开学,还有一大批学校在洽谈落地过程中。

不仅如此,在这里,每人每年可享受10万元的免税额度,免税商品类别现在已经扩大到45种,并且取消了单件商品免税限额以及绝大多数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限制。也就是说,在每人每年10万元的限额之内,你可以买一个手表,也可以买更多的价值更小的商品,并只对少数商品比如化妆品、手机和酒类设定一定的单次购买数量限制。同时,为了方便游客购买,还增加了邮寄送达和返岛提取。另外海南还新增了六家离岛免税店,总数已达10家。

“如果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8’字形,海南就在这个‘8’字形的交汇点上。”沈晓明这样描述海南自贸港的定位,他表示,上述场景仅仅是海南自贸港当前发挥双循环交汇点作用的一个例子。

这样说是出于三点考虑:首先,海南在2025年封关之后,属于境内关外,这是制度层面的交汇点;第二,自由贸易港的主要政策是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在政策层面上把海南放在了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交汇点;海南还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个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在区位上也处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交汇点。

如何发挥双循环交汇点的作用?据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最先进的经贸规则,充分发挥投资和贸易自由便利的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国际循环当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海南汇聚。在疫情仍在全球流行的大背景下,要抓紧时间做好消费回流的文章,具体包括境外购物消费回流、医疗服务回流和教育资源回流。

“目前促进消费回流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与1万亿境外的购物消费、80万去国外就医的人群、80万留学大军相比,我们的消费回流的比例还不高,但它的发展前景已经受到市场主体的极大关注。”他称。

 

 海南省“一把手”晒成绩单:已成全球投资新热土

2018年4月13日,中央宣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截至今天(4月12日)刚好3周年。 

3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稳步推进,各项政策扎实落地。海南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会现场,海南省“一把手”晒出了三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份成绩单。曾称“以壮士断腕决心摆脱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的沈晓明表示,三年来,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向消费和投资共同发力转变,产业投资占投资的比重从不到40%上升至超过60%。

在自由贸易港开局之年,新设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引进人才、离岛免税购物等均实现翻番。其中,三年来,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落户海南的央企及央企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超20倍;共引进人才23.3万人,同口径增长675%,其中《总体方案》发布以后不到1年时间引进的人才超过50%,顺利完成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初期目标。

三年来,海南成为全球投资“新热土”,外资爆发式增长成为自贸港建设的一大亮点。具体表现在“三个倍增”:首先,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三年翻番,总额超过海南设立经济特区30年总额的一半;外商投资主体倍增,去年全省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005家,接近2019年的三倍;外资的来源地翻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南投资。

海南为什么会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海南省长冯飞用“两个最”来概括海南的政策优惠。第一个“最”是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最短。“全国是33项,自贸区是30项,海南是27项。”他说。第二个“最”是企业税负最低。比如海南鼓励类产业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享受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这两项政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冯飞表示。

 

1978年以来最强的开放红利

海南自贸港设立以来,中央层面连续推出有关海南的利好动作,频频引发外界关注。在业界看来,这也是1978年以来海南获得的“最强开放红利”。

发布会现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五部委介绍了各自为海南自贸港送出的“大礼包”。

比如,在财税政策方面,据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介绍,过去近一年来,财政部出台9项财税政策,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制度安排。一是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三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四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五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六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七是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政策。八是启运港退税政策。九是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退税油政策。这9项政策形成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早期收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表示,202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参与出台了三项海南自由贸易港专项政策,包括去年12月3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到27条,还有一些条目比以前开放力度更大,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开放。

今年1月27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鼓励类产业目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14个大类行业、143个细分行业,基本涵盖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产业和领域,既实现产业条目多、涵盖范围广,又重点突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

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4月8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更被丛亮形容“含金量很高”。察时局关注到,这22条特别措施皆超出现有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范围,将海南岛的开放程度直接拉到全国前所未见的水平。

比如,探索将国产网络游戏试点审批权下放海南,支持海南发展网络游戏产业;鼓励知名美容医疗机构落户乐城先行区,在乐城先行区的美容医疗机构可批量使用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上市的医美产品。在教育领域,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在海南陵水国际教育先行区或三亚等具备较好办学条件的地区设立国际学院等。在药品市场准入方面,鼓励国内外药企和药品研制机构在海南开发各类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对注册地为海南的药企,在中国境内完成Ⅰ-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许可的创新药,鼓励海南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随批随进”的原则直接使用,有关部门不得额外设置市场准入要求。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沈晓明透露,在“管得住”方面,目前全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整体进入实战化运行,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实行24小时监控,构建起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出台实施《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依法严厉打击离岛免税各类套购代购行为。海关总署副署长张际文也表示,对利用离岛免税政策的“套代购”走私违法行为,海关始终保持“露头就打”与“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相结合高压严打态势。近两年,海关总署指挥海口海关开展了11轮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共打掉66个走私团伙,总案值约2亿元。

据初步统计,目前海南已发布相关政策文件110多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蓝图已经绘就,海南自贸港正满帆远航。

 

海南成改革试验“沙盒”,为进一步深层次开放做准备

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第一张自贸试验区外贸负面清单中的190项到最新的27项,下降了85%,开放的边界不断扩大。去年9月,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国新办透露,这些放开的领域绝大部分都在全国放开,提升了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

开放的边界在哪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再低一些会怎样?有观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已成为一块试验田,用于测试中国开放政策究竟能走多远。它就类似于计算机中的“沙盒”,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内,为一些来源不可信、可能具破坏力或无法判定程序意图的程序提供实验之用。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有分析称,海南自贸区的最大历史使命并非成为南中国的一个经济极,而是向下全力探索中国经济禁区的“深度”。在海南“沙盒”中,将可以测试到底开放到什么程度不突破底线、又实现发展以及如何放开市场的同时跟上后续服务和监管。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既没有先例可循,又不能简单照搬西方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表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创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改革每推进一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有可能面临“险滩”。他进一步指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要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打破现有的观念束缚、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马庆斌指出,自贸港是自贸区的升级换代,在政策突破方面走得更远。“中国需要把全世界最先进的东西拿过来学习,再结合本国特色。这一点不用过多怀疑,中国目前开放的力度和决心是相当大的。”国家发改委的人士也表示,将继续观察在海南试验22条“特别措施”的效果,总结其中经验,为接下来全国层面的进一步深层次开放做准备。

 

南都记者 王凡 程姝雯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