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仅特斯拉一家新能源车企市值便折合5.6万亿人民币,超过丰田、大众、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等传统车企市值总和。
在传统车企携带百年来沉淀的经验,缓过神来大反攻之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早已突破百年来的造车逻辑。在资本市场狂热背后,新能源汽车颠覆行业的速度之快,远远超过行业预期。
进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概念持续滚烫。刚刚过去的三月底,小米宣布造车,雷军亲自挂帅,带着100亿美元入场。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未来汽车混战中,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优势新能源车企、互联网巨擘以及资本大佬卷入背后,是否有别样的逻辑?未来汽车的发展又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次造车浪潮引发汽车大变革时代
特斯拉市值一度抗衡九大传统跨国汽车巨头
2021年初,特斯拉股价触及高位900美元/股,仅这一家新能源车企市值便超过8600亿美元,折合5.6万亿人民币,超过丰田、大众、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等传统车企市值总和,而特斯拉的全年交付量,仅达到大众一个季度的水平。
虽然特斯拉此后股价有所下挫,但近期似乎又有回暖迹象。4月13日晚,特斯拉大涨8.6%,领跑热门科技股和纽交所新能源汽车类股,报762.32美元,创2月19日以来收盘新高。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经过一轮残酷的洗牌期,幸存者们的格局初定,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毛利率全部转正,三家造车新势力股价一路飙升。其中,蔚来股价今年初触及高位66.99美元/股,小鹏今年初触及高位60.04美元/股,理想去年末触及高位47.70美元/股。此后,3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回撤,截至目前4月13日晚,3家车企总市值近7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发布4年仍不能量产的法拉第未来依然在2021年完成了融资和借壳上市;一口气发布了6款但一辆车都没卖的恒大汽车,2月17日,市值触及高位7000亿港元。
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的比亚迪,2020年一整年,股价更是全年飙升,截至今年2月3日最高触及273元/股。此后,比亚迪股价有所回落,4月13日收报164元/股,总市值近4700亿元人民币。
过去一年的造车浪潮中,不断有新企业入局造车。对此,比亚迪智能网联中心总监章建德表示新能源汽车降低了造车壁垒。“众所周知,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内燃机制造有相深厚的技术壁垒,新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技术条件。相对内燃机技术而言,电动汽车行业的三电技术门槛要低很多,这却给了入局造车的企业新的想象空间。”
章建德表示,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从燃油车转变到电动车的大变革时代。“未来10年至15年左右,传统燃油汽车甚至可能会全部转变成电动自行车,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互联网企业入局催化第二次造车浪潮来临?
比亚迪: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是“智能手机+4个轮子”
进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概念持续滚烫。刚刚过去的三月底,小米宣布造车,雷军亲自挂帅,带着100亿美元入场。宣布造车这一决定后,雷军说,“造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
接力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正在掀起第二波造车浪潮。除了传统车企及各大造车新势力,苹果、腾讯、百度、阿里、小米、滴滴、华为等一众互联网科技巨头争相涌入汽车领域,背后有何底层逻辑。
在百年以来的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企业或许正尝试以“特洛伊木马计划”的方式,获得下一个赛道的竞争优势,以助力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扩张。互联网巨头所看重的,正是汽车智能化的产业机遇。章建德表示,“通过汽车整车智能以及坐车智能和驾驶智能化,在未来的汽车软件、汽车智能化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带给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创新空间。
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或是“智能手机+4个轮子”。章建德表示,“如果自动驾驶发展到L4或者L5级别,即不再使用方向盘高度自动驾驶阶段,汽车才能彻底把人的精力、注意力释放出来,这时候汽车内部可以有多个屏幕,在汽车里可以进行学习、娱乐、办公等。到这一阶段,汽车智能才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带给用户带来不同使用体验,同样在汽车智能上,智能汽车也会作为信息终端的体现载体,让用户在开车行驶过程中,可以获取到更多互联网及智能化带来的信息。
未来汽车定义仍存不确定性
比亚迪:汽车智能化面临技术、法规、基础设施等门槛
未来汽车是否会成为智能手机一样的终端似乎仍存不确定性。章建德表示,“汽车毕竟是出行工具,安全性、动力系统以及驾驶乐趣是汽车的本质。不管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如何发展,汽车行业最核心的技术仍是动力、车身造型。”
“未来,比亚迪既可以自研汽车,也可以成为其他车企的供应商,目前成为供应商的策略已经在执行过程中,比亚迪将是深圳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章建德说。
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章建德表示,汽车电动化发展的第一步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而第二步则是网联化,即汽车作为互联网信息终端的节点实现信息互通,再下一步是自动驾驶发展阶段。“从行业以及全世界自动驾驶发展水平而言,目前大部分处于辅助驾驶的L2级别,要达到部分自动驾驶L3级别及以上,才是自动驾驶的开端。”
除了技术门槛外,汽车智能化离不开自动驾驶,然而自动驾驶正面临法规、基础设施等门槛。
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自动驾驶仍具有不确定性,比如L3级别可实现部分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不去驾驶汽车。如果发生安全问题,事故责任存在归属
再者,在基础设施方面,自动驾驶要达到L4级别及以上,未来单车智能将转变联网智能产品形态,这需要车与道路及信号灯之间的物联通讯。目前,只在封闭的园区做了一些实验,仍没有达到商业化及量产阶段。
采写:南都记者 黄良东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