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实习生黄婧 通讯员李伟苗 4月13日,党史学习教育“暨南红色基因”主题展览,在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启动。
据悉,本次“暨南红色基因”主题展览,以红色人物展览长墙的形式展出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以来,特别是1921至1949年28年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8位校友、暨南红色人物的事迹。
暨南大学红色教育专家李胜利。
暨南革命先辈后人现身讲解,退休后做革命烈士资料整理挖掘
本次主题展览,由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马义工作室和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王通工作室主办,并特邀暨南大学红色教育专家李胜利教授担任此次主题展览顾问。
李胜利是上世纪曾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的革命英雄人物李云扬之子。1938年,李云扬受党中央的派遣前往新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后被军阀逮捕入狱,1946年被营救回到延安。李胜利来到展览现场,为大家讲述父母在监狱里中发生的故事。
退休后,李胜利就一直致力于革命烈士资料挖搜集、整理和宣讲工作。早在2009年,李胜利就和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同学一起挖掘整理了36位“为中国献身的暨南人”革命烈士资料,制作成展板进行展出。截至目前,李胜利已搜集出77位暨南革命烈士的资料,跑遍20所城市,举行红色历史宣讲活动100场。
“我觉得这些红色革命英烈,我们再不去挖掘,不去讲,恐怕会断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用我们的这种宣讲让青年的学生不要忘记‘母亲’。”在李胜利看来,党史的学习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他鼓励学院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多去学习和挖掘党史。“实际上孩子们更会利用现代的手段去查资料,我就希望启发他们,只要他们有兴趣,自觉地去找到更多的资源。”
据悉,此次展览的素材,主要选取自《暨南大学史》、《百年暨南人物志》及李胜利研究搜集的文献资料,展览文案编辑工作组于3月初开始从2000余名暨南校友人物中多次遴选,最终确定28位校友、红色人物作为展出对象。选取的红色人物数目“28”,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年份“28”相契合,象征着暨南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28年间前仆后继、矢志不渝。
呈现身边的暨南红色历史,打造校园品牌活动
“为什么要叫‘暨南红色基因’?”启动仪式上,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亚东向大家解释了“暨南红色基因”主题展览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之间的联结:“因为我们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我们做一辈子都是做基因的研究。而基因最大的特点是遗传,上一代传到下一代,所以我们无论是学习党史也好缅怀先烈也好,最终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亚东介绍主题展览。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莫测辉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暨南红色基因”主题展览,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认真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参观学习展览中深入了解党史、校史、院史,打造党史学习的品牌活动。“通过见人、见物、见精神,能够实实在在地让大家学习到身边的党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传承暨南大学的红色基因。
据了解,本次主题展览,是暨南大学首场党史学习教育展览,也是广州各高校红色教育展览中少有的深度挖掘校史红色人物,并将校史教育、党史教育有机结合的典型事例。
摄影:黄婧
编辑:董晓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文旅融合2022年提质增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