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座百年祠堂,曾住着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南方都市报APP • 漫漫说
原创2021-04-15 16:01

第4期杨家祠.jpg


在商铺林立的广州越华路上有一条青砖小巷,走进巷尾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百年祠堂——杨家祠。这里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的主要住所,同时也是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据点。

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杨匏安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1915年曾赴日本留学。1916年,20岁的杨匏安从日本回到家乡,在澳门当了一年私塾老师之后,于1918年全家迁往广州,住在珠海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中。

“五四运动”后,杨匏安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1919年7月12日起,他在《广东中华新报》的《通俗大学校》专栏上连续19天发表介绍世界各种思想流派的《世界学说》。其中篇幅最长、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一文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20190710074248_4666.jpg

1919年7月,杨匏安发表《世界学说》,介绍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著作。由此,杨匏安被公认为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他与北方的李大钊遥相呼应,被党史界称为“北李南杨”。

住所成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据点

杨匏安写下的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广东党组织的诞生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1921年春夏,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杨匏安的住家杨家祠成为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据点。

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在杨家祠内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培养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干部,杨匏安、同族的杨章甫、谭平山以及谭植棠均任过教。他们教的是注音字母,而注音的内容恰恰是进步的文章、书刊,他们还教唱《国际歌》,利用讲课、唱歌来进行革命宣传,而“注音字母训练班”就形成了掩护共产党组织活动的一面招牌。

此外,这座祠堂还曾是“中共广东区委活动场所”“黄埔军校招生时应考的中共党员报到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给罢工工人发放各界捐款处”……

“月薪”300大洋却一生清贫献身革命

大革命时期,杨匏安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内都曾身居要职,不论担任何种职务,杨匏安都坚持清廉做事,清白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匏安身居国民党要职,很多亲戚朋友上门求差。但是,杨匏安坚持用人唯贤,不肯徇私滥任,不收受任何礼金礼品,不为亲朋故旧说情,保持着廉洁朴素的作风。当时,杨匏安从国民党那里能领到很高的薪金。

微信图片_20210415132634.jpg

杨匏安同志肖像。

“他那时一个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足以买田、买地。但他把绝大部分钱都交给党作活动经费,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作为家用。因此,我们家里也就不可避免地清贫、困难了,家人都必须去做工贴补家用”,杨匏安的四子杨文伟回忆。

周恩来对杨匏安高度评价,他说:“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

1931年8月4日,杨匏安在上海英勇就义,时年35岁。就义前,他作一首《示难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相视莫潸然。”

资料来源:《用生命诠释忠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综合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南方+

海报:陈婷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南粤建筑 党史印迹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