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山市召开生态环保例行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剑华对中山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公报进行解读。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二污普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中山市普查对象数量54261个(不含移动源),下阶段普查结果将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普查成果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余剑华表示,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对于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中山市成立了环保、水务、统计、发改、工信、公安、财政等18个部门组成的中山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24个镇街普查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两次普查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四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88.89%、64.31%、92.12%、81.59%;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6.45%、氨氮下降90.53%、总氮下降61.69%、总磷下降83.47%。
“通过普查,我们也掌握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余剑华介绍,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3.53万吨,氨氮0.13万吨,总氮0.57万吨,总磷0.04万吨。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二氧化硫0.33万吨,氮氧化物2.00万吨,颗粒物1.96万吨。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6.40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23.43万吨。
余剑华介绍,“二污普”健全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档案资料,共形成污染源普查资料62230件,同时还编制了技术报告和专题报告;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余剑华介绍,下阶段普查成果将应用到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普查全面掌握了市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空间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普查建立了覆盖24个镇街5类污染源的重点污染源清单与数据库,为后续排污许可、环境风险排查、污染源监管、入河排污口整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3月底,流经市区的白石涌水质一度发黑。
农业面源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逾八成
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国富介绍了中山市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和2007年相比,中山市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幅度降低。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2007年42.93%提高到2017年的83.90%,总氮、总磷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比一污普均大幅降低。
万国富介绍,2017年污普中山市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化学需氧量4540.30吨,氨氮135.93吨,总氮724.27吨,总磷141.96吨。二污普调查了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根据三个行业的调查结果,中山市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如下:化学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氨氮和总磷的排放主要来源于水产养殖业,由于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大部分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总氮排放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种植业需要施用化肥等,而化肥含较多的含氮物质。
与“一污普”相比,中山市农业面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了83.95%,总氮削减了77.28%,总磷削减了72.86%。通过对比,近10年间,中山市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幅度降低,这主要源于中山市开展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整治工作;随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污染比重相对加大,后续将逐步加强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防治工作。
此外万国富表示,尽管中山市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有所下降,面源污染防控初见成效,农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修复。但目前中山市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将在资源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层面等逐步建立与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成3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监控站
为做好全市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让市民喝上放心水,今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与中汇集团共同提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工程,该项工程已纳入2021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根据分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饮用水源地的监测与日常监管,中汇集团主要负责旧城供水管网改造。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介绍,作为全市饮用水源安全的责任部门之一,市生态环境局每季度对全市27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监测,包括3个市级水源地和24个乡镇级水源地。常规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28个项目。其中,全禄水厂、大丰水厂、长江水库3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其供水范围涉及中心城区及大涌、港口、板芙、三乡、神湾等多个镇街,影响约180万市民饮水安全。为确保安全,对该三个水库加密了监测频次,也增加了监测指标,每月开展64项监测指标的水质监测,并在丰水期(大概7月份)和枯水期(大概4月份)各开展一次全指标监测,监测指标共109项。
建成3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经过前期研究,选址初步定在全禄水厂、大丰水厂以及东海水道等三个水源保护区。高空全方位监控站主要通过设置高空视频摄像头,利用监控平台设置电子围栏,结合网络高音喇叭预警喊话等,自动识别、预警和记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越界、违法作业、烟火等非法行为。实现监控全时化、巡查实景化,违规警告常态化,做到实时预警、24小时监管。
定期开展保护区巡查工作。结合无人机和人工巡查的方式,每季度对稔益水厂、新涌口水厂等河流型、内河涌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巡查1次;每半年对水库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巡查1次。根据采集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设施地理信息,建立中山市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一张图。根据企业建设、部门规划的需要,免费提供饮用水源保护红线核对工作。
邓耀杰表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关系市民的用水安全,每位市民都有义务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共同保护水源地周边环境,保障水源水质安全。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与各镇街联动,联合执法,逐步清除影响水源安全的隐患。
数说
四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两次普查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四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88.89%、64.31%、92.12%、81.59%;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6.45%、氨氮下降90.53%、总氮下降61.69%、总磷下降83.47%。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编辑: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