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李榕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4月15日发布了深圳最新肿瘤榜,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30808例,肺癌仍是“头号杀手”。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人工智能AI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启动仪式,希望通过筛查,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
肺癌常年位列癌症死因之首
中国著名呼吸病专家、上海复旦大学白春学教授昨日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启动仪式。白春学教授介绍,肺癌是癌症死因之首,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几乎全球22%的新发癌症病例、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
不少市民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肺结节,其实肺结节并不等于是肺癌。白春学教授介绍,中国肺结节患病人数大约有1.5亿,肺结节有很多病因引起的,有慢性炎症、真菌感染、肺结核、肺癌等,一般的慢性炎症,如果不是肿瘤,即使存在很长时间,对病人也没有大碍。
为什么会有肺结节?白春学教授介绍,这属于一级预防的内容,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第一是吸烟,烟草有很大危害,中国烟民3亿多,被动吸烟4亿多,吸烟人群发生肺癌的概率高于不吸烟人群10倍左右。第二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还有则是室内小环境的空气污染,第三个是职业因素,比如说从事石棉有关工作的,当然还有遗传等方面因素。
如果肺结节是肿瘤,则需尽快治疗。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19.7%。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远远不是这个存活率。白春学教授介绍,如果肺癌发现时,是原位或者是微浸润癌,十年存活率或者说治愈率达到90%,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全国启动‘智能惠及百万早期肺癌工程’,就是希望在5-10年内,诊断出来100万早期肺癌病人。早期诊断出来,这些病人有截然不同的预后,这是颠覆性的改变。
注意肺癌危险因素,做好早诊早治
为了改善目前肺癌存活率这一现状、进一步推动肺癌筛查早诊和早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决定于2021年4月开始启动‘智能惠及百万早期肺癌工程’,3年内将在全国百家医院设立“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人工智能AI诊治分中心”,实现10年内救治百万早期肺癌患者的目标”。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人工智能AI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是继4月7日在上海中山医院、9日在西安交大二医院启动的第三家“人工智能AI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
南都记者了解到,2012年以钟南山院士为名誉主席、白春学教授为主席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在上海中山医院宣告成立。联盟确定了肺癌早诊早治战略,制定了《肺结节评估亚太指南》和《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大力推动肺结节规范化管理和肺癌早期诊断,明显改善了早期肺癌的诊治工作。
仅以上海中山医院为例:从2014至2019年6年间就做了肺结节手术1.64万例,其中确诊早期肺癌患者约1万例,占比60.8%。国际公认早期肺癌根治10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不需术后放化疗等,不仅这1.64万例肺癌患者减轻了痛苦,同时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身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的白春学教授曾创立国际呼吸病学会(ISRD),在2019年成立国际首个AI辅助肺癌诊疗专家委员会,多次应邀与各国同行进行视频交流。他设计研发的全球首个用于辅助诊治COVID-19的云加端远程诊疗AI智能辅助工具已在美欧得到广泛应用。白春学教授提出的“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已成为联盟的服务宗旨。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