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过或想用美容仪“美丽”自己吗?保湿、抗皱、紧致……电商平台上关于美容仪的宣称功效五花八门,但你是否对美容仪产品有一些好奇和担忧?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挑选一款合适的美容仪?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场智库沙龙活动也许能帮助你了解一些美容仪的“前世今生”。
4月16日下午,在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主办的一场主题为“美容仪品控提升与行业合规发展”的南都智库沙龙上,风险检测、医疗、检测机构等各方专家以及南都研究员一起,共同聚焦皮肤美容仪的品控提升之路和行业合规发展问题,为企业品控升级出谋划策,让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行业现状】
近五成民调受访者表示曾遭遇安全问题
美容仪导致伤害八成受伤人员为女性
近年来,美容仪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变美而选择购买一款美容仪。当下,大众对美容仪的看法如何?此次论坛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也发布了美容仪消费和使用的相关民调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购买美容仪首要考虑安全无副作用,在使用时,71.71%会担心美容仪的安全性和材质是否有害。此外,有超四成受访者称遇到过漏电等安全问题。
此次共获得867份有效问卷,有608名是女性,259名为男性。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18.8%的受访者表示从未使用或从未计划购买美容仪。且大部分受访者接触美容仪的时间较早,54.03%的受访者18~25岁就开始接触美容仪产品。同时,受访者表示购买美容仪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拉/紧致面部皮肤,减少/淡化皮肤细纹等。(详情可点击《南都美容仪消费民调》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0407464682.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
此前,美容仪产品之前一直处在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灰色地带,市场上该类产品的性能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显示,2019-2020年,在全省19家哨点医院共采集到的近两年内23例因美容仪器而导致的伤害中,八成以上是烧烫伤伤害,且八成受伤人员为女性。
广东WTO/TBT通报咨询中心陈景蔚。
发布此项数据的广东WTO/TBT通报咨询中心陈景蔚在沙龙现场向大家介绍了美容仪相关产品伤害和召回数据,其中,2019至2020年,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到美容仪相关产品伤害23例。同年,欧美地区美容仪相关产品召回、扣留数量共11例,风险主要涉及注册、审批、标签、触电、烧烫伤、视力损伤、化学等因素。而百度资讯指数显示,美容仪相关产品近两年受关注较多。
ReFa按摩滚轮部位镍释放量超出欧盟限值要求的近80倍
手柄部位镍释放量是欧盟限值的近150倍
此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沙龙上,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院长陈列新向大家分享了本次试验的最终结果。
在化学安全上,6款样品镍释放量测试结果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存在致敏风险,其中镍释放量检出值最高的样品ReFa,按摩滚轮部位镍释放量超出欧盟限值要求的近80倍,手柄部位镍释放量是欧盟限值的近150倍。
电气安全上,2款电离子型家用美容仪样品存在低温烫伤风险。其次,使用智能性方面,包括产品外观做工、手柄结构、档位控等内容,结果显示,5款微电流型家用美容仪样品中,有4款没有工作状态提醒功能。最后,主观体验结果显示,测评官认为10款家用美容仪的瞬间提拉,二次清洁,温热导入效果均不如商家宣传的功效显著。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院长陈列新
美容仪存在安全隐患和产品功效虚假宣传
无证美容仪线上横行
人们对美容的需求在逐年增长,美容仪是否真的有效呢?南都鉴定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有高达56.15%的受访者认为美容仪的效果一般,皮肤得到改善,另外分别有14.85%、4.81%的受访者表示,美容仪没有效果和效果不好,导致皮肤出现问题。只有21.78%的受访者认为美容仪的效果明显,皮肤整体变好。
此次智库沙龙上,陈列新也认为,此前开展的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结果告诉大家,美容仪其实存在安全隐患和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等问题。“产品质量不过关、虚假广告宣传、山寨品牌侵权等消费问题频发,以及消费者维权困难,归根到底,是行业相关标准的长期缺位。”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黄凯杰。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黄凯杰指出,一直以来,对于美容仪的界定及相关标准要求,有些企业不是很清晰,而且部分产品监管不足,导致无证美容仪线上横行。“美容仪‘火爆’的背后,质量安全等问题也逐渐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向中国出口美容仪器的进口企业和代理商们理应重视相关认证程序,让产品更符合法规要求。”
【品控提升】
建议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由消费者监督实施
黄凯杰在此次智库沙龙上提到,目前,国内美容仪已有相关安规标准包括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 IEC 60335-1:2004、GB 4706.1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IDT IEC 60335-2-23:2003、GB/T 36419-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等。
此外,国际上,IEC 60335-2-11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美容护理产品的特殊要求》电气安全标准已经在2021年3月份发布,涉及产品防止触电、烫伤、漏电、着火等风险。针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如何评价,国际上也正在推动开展个人美容器具用户体验评价方法的研究。而食药监办械管(2014)198号文规定,高频美容仪不作为医疗管理。
同时,黄凯杰表示,提升美容仪产品品控,未来应包括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和助力质量提升三个方面。首先,在标准规范方面,制定皮肤美容器安全性能标准、制定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制定效果评价标准等。其次,实现射频技术、微电流技术、光辐射技术等技术创新。最后,促进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升级、促进消费升级、加速更新换代等。
智库沙龙现场。
提升美容仪产品品控,陈列新认为,应该建立品质标准,尝试打造镍释放量团体标准、行业生产及检验方面的团体标准、美容仪网购服务团体标准等系列美容仪行业团体标准。
此外,以“比较试验+团体标准+标准实施+社会监督”模式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由消费者监督实施。并做消费者NPS口碑调查,包括“神秘客调查”,可以了解检测服务质量和行业规则的执行情况、企业的发展状况;收集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特殊信息等,促进高质量发展。
考虑家用美容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场景
去判断产品的实际安全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在沙龙上分享了一个关于射频美容仪的安全报告,测试35-55岁的女性用射频美容仪的效果,观察3个月,采用无创的技术,去观察皮肤的弹性、纹理、毛孔等指标,结果显示,皮肤的含水量、光泽度等都有一定的改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
因此,赖维提到,虽然通过用严格的方法去做功效认证的品牌还比较少,但可以显示,这些美容仪器确实是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说每种产品都有效果,因为每个品牌、技术、参数都涉及不同,还需要临床细致的工作去做,才能证明其效果。
广州华美医疗美容医院主治医师苏亮指出,目前国内的产品分类,国家药监局将家用美容仪划归到非医疗器械管理,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生活美容”类的产品。在监管上,目前属于小家电类目下的皮肤护理电器。因为家用美容仪是介于医美仪器和普通小家电中间的一个部分,所以粗略地以医美仪器,也就是医疗器械去要求或者以普通电器去要求,都有可能会不那么适合。
广州华美医疗美容医院主治医师苏亮。
“特别是安全性测试,我们看到有报道说某款进口小型美容仪,在国外检测都是合格的,到我们这里按照某个电器标准进行“极限测试”说它具有烫伤风险。”苏亮表示,所以要充分考虑家用美容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场景去判断一个产品的实际安全性,而不是“极限测试”。苏亮还表示,将来的家用美容仪可能更智能化,成为医美的补充,医生可以将其用作辅助手段。
满足安全性条件的同时
同时应该给创新留足空间
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科主任常树霞在此次智库沙龙上提到,美容仪是一个介于医美仪器与小家电的产品,由于家用美容仪行业与医美行业一样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建议制定一个严肃的强制性安全标准的同时,给技术创新留足空间。“不能因为一个新的技术上市不能满足部分老的标准,而完全限制新技术的发展。”常树霞提到。
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科主任常树霞。
“监管部门可以摸底本区域内相关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开展集中培训。对各个企业碰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讲解。”陈景蔚提到。此外,大家购买的美容仪来自电商平台,如何对电商平台进行更好的监管,也需要监管部门、媒体机构、消费者需要长期关注。
【消费提醒】
消费者要正确看待美容仪
不适合自己的都是浪费
美容仪的需求在与日俱增,消费者要如何才能选到合适的美容仪呢?
常树霞建议大家,在购买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就跟去医美做美容项目一样,首先是要解决什么样的皮肤问题,“千万不能有跟风、占便宜的心态,电商直播什么打折多买什么,不适合自己的最后都是浪费。”另外,充分考虑安全性,查看所选购的美容仪是否具有第三方安全检测合格的报告,或者在原产国上市的情况。
“因为美容仪是一个偏专业性的产品,所以针对自己要解决的皮肤问题,尽量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苏亮也提到。另外,建议购买之前,有条件的话,试用一下产品,看体验是否舒适,操作是不是简便。还有要注意产品的禁忌症,是不是与自身的身体条件冲突。
此外,赖维也在沙龙上提到,消费者要正确看待美容仪,美容仪的功效不仅是长期的,多方面的,同时还受到你的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美容仪的效果不能预期太高,美容仪不可能和医美设备相媲美。虽然美容仪的技术会越来越安全,高效,但从医疗过渡到生活,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依靠品质来保障消费者安全
就建立了防火墙
陈景蔚建议,在产品选购及使用环节,应从企业、消费者、媒体、技术机构四方下手。企业、媒介和技术机构应该向消费者正确宣传产品,帮助消费者辨识优劣,科学使用;在发生伤害时及时救治。
常树霞表示,要保证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最关键的是厂商要在研发的源头上不断地创新。多个美容仪厂家一起创新,就能推动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针对不同的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的美容仪产品。另外,厂商要花更多精力在售后服务上,让消费者把产品用对,用好,消费者使用了效果好,自然口碑就会更好,大家就会对整个行业充满信心。
“有序健康发展,就是有标准”。陈列新认为美容仪快速发展证明美容仪是有市场的。而美容仪行业也从无序到有序发展。消费者在智商税之后,更多的不一定看广告、大品牌、宣传,而是看品质、功效。在这个前提下,依靠品质来保障消费者安全,就建立了防火墙。“我相信美容仪接下来一定是高品质、高标准的竞争,品质好的美容仪一定可以受到消费者欢迎”,陈列新表示。
出品: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统筹:陈养凯 杨丽云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肖韵蕙 记者郭毓玲 杨丽云 实习生杨小妹
图片:实习生陈春晓
制图:尹洁琳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编辑:肖韵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