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在顺德打造全国最大超材料基地,年产4万公斤超材料产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04-19 09:50

4月18日,“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在位于佛山顺德的光启709基地举行,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勇、中国航空研究院孙聪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曹喜滨院士,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以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26位重点型号总师、专业总师、总工及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据悉,光启709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超材料基地,今年初正式投产,年产40,000公斤超材料产品。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将举行,标委会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将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孙聪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将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专业总师张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专业总师周海、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担任,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长赵治亚将任委员兼秘书长。其他委员将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标准太重要了,欣慰的是我们对标准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使用标准转为了制定标准。一类的企业就是要定规矩、制标准,所以我也希望各位总工及专家们能够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我国超材料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会上,中国航空研究院院士孙聪表示。

图片1.png

公开资料显示,超材料(Metamaterial)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突破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直接通过材料物理尺度上的有序结构的设计来获得等效的表观性能,而这些性能往往是传统材料望尘莫及的。超材料优异的特性以及革命性应用前景,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成为当前全球最热门、最受瞩目的前沿技术之一。

作为一门新兴的深度交叉学科,超材料融合了物理、化学、电磁、集成电路、力学、材料以及装备制造等相对庞大的技术体系,并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高度交叉。随着2013年11月5日,首届“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超材料进入到标准体系建立时期。

截至目前,我国在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实现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此外,我国在2016年,由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起草的《电磁超材料术语》正式实施,成为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同时奠定了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的国际领先地位。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长赵治亚在工作总结和汇报上透露,截止至2020年底,由标委会负责归口的国家级标准总数为3项,分别为《电磁超材料术语》、《机载超材料天线罩通用规范》和《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其中《机载超材料天线罩通用规范》和《机载吸波超材料通用规范》是超材料领域全国首批产品通用规范,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电磁超材料术语外语版也正式报批。该系列标准的正式实施,也将进一步健全我国超材料标准体系,并为我国超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赵治亚指出,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不仅超材料进入到了大规模、全面应用的关键期,而且第三代超材料技术也将迎来规模化量产。今年初,位于佛山顺德光启技术709超材料基地正式投产,年产40,000公斤超材料产品,这将进一步满足超材料在我国先进飞机、大型无人机、电子通信系统等多个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需求。与此同时,标委会将围绕超材料规模量产开展针对性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和方法标准等的立项研究,并积极争取立项;联合行业用户、上下游生产单位进一步完善超材料标准体系,重点突出试验、方法等多层级检测标准规范。

采写:南都记者陈飞龙 通讯员 李威

编辑:陈飞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