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陆河革命历史展。
“我们把课堂从室内搬到户外,让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近日,在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宝楼村的大榕树下,5名青年干部轮流登台用接地气的故事、通俗化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述海陆丰革命历史故事。
作为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汕尾充分发挥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党史教育融入红色研学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汕尾市精选打造的23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之一,近期的日平均接待量约5000人次。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展陈提升,努力从简单的‘观赏式’体验向‘沉浸式’体验转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高服务水平、发挥重要阵地作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火金介绍,纪念馆将利用幻影成像技术立体展示馆藏文物,用科技力量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汕尾还将零散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出10条别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精品线路,在不久前的清明假期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其中,“首建苏维埃 农运策源地”精品线路凭借“红色主题游+绿色生态游+蓝色滨海游”的组合模式受到不少游客青睐。
红色文化旅游,旅游是形式,文化才是内涵。为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汕尾不仅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整合力度,还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员培训,组织120多名红色宣讲员参与理论学习、专家授课、互动点评、培训测评、心得分享等多项学习活动,着力强化红色宣讲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用本土红色故事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让海陆丰革命精神直抵人心。
“这4天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们提高了知识储备,增强了整合加工讲解素材、编写讲解词的能力,也丰富了我们讲解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作为汕尾红色文化宣讲团中的一员,刘冬芹参加培训后说,将把学习海陆丰革命史与“四史”学习相结合,做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电影送到“家门口”
从机关事业单位到项目建设工地,从岸边渔船到村口榕树,从党员干部到百姓群众,从耄耋老人到青葱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汕尾各地各部门坚持守正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聚人气”。
“让党员干部群众在经典电影中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助推老区发展。”汕尾启动“红色经典电影周周看”活动,近百名党员干部参加启动仪式,共同观看电影《建党伟业》。
为扎实推进学习常态化,汕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日日学、周周看、月月谈”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每天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学党史。
在中建科工汕尾理工学院项目“工友村”,工友们边吃着晚饭边看红色影片,在光影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工作热情。
为工友们提供“百场红色电影”的是汕尾市总工会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项目的其中一个子项目。接下来,汕尾市总工会还将开展建设一批职工爱心服务阵地、打造一批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普法进企业活动、实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等10件具体实事,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汕尾已展开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除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遗址、参与红色故事会等线下活动外,还将上线“汕尾市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网上体验馆”。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叶胜堂 赖秋瑾 吴洪娜
通讯员:汕宣
编辑:唐建丰